【大话江南】姚新中:让“有灵气”的江南文化走向世界

2019年10月29日 23:36:4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特报专稿 记者/李烨婧 摄像/夏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人人尽说“好”的江南,在你眼里是什么模样?是烟雨迷蒙的水墨山色,是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还是桨声灯影里的浅吟低唱?在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外专局专家姚新中眼里,江南是氤氲水汽间那一抹逼人的灵气。

  “江南的自然环境是婉约的,充沛的水汽带来灵气,这种灵气又激发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遐思和设想,从这里面就生发出我们江南文化独特的一点,就是一种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与宇宙为一体的精神和文化。”姚新中教授强调,“江南”本身作为一个区域概念,其所涵盖的各个部分并非是完全一致的,但这样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精神气质,实际上贯穿了江南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不同省份。

  “中华文化因为江南文化而更加丰富多彩,江南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姚新中教授看来,江南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贡献出了东方智慧和哲学。

  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之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真正进入到一个“全球村”的阶段。江南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性文化,在全球联通的当代,又该如何做好国际传播,彰显其全球意义和价值呢?

  “第一要使我们这种文化特色更加明确和明显,让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能够了解。第二要自觉地汲取和吸收来自其他文化中比较美好或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自己的文化能够丰富、强化。”这样一种“从地方性文化走向全球性文化、同时又从全球性文化走回地方性文化”的双向过程,是姚新中教授给出的辩证策略。

  过分强调独特性而闭目不看“窗外事”,或是过于强调全球普遍性而忽略甚至压倒地方特质,这两种倾向在姚新中教授看来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双向运动中,才可以真正使得江南闻名,并让江南文化更好地发展发挥作用和价值。

  这次江南文脉论坛,在姚新中教授看来,就是让江南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昨天晚上的交响乐《大江南》我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自己印象中的小桥流水的江南,同时又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我和几个来自其他国家的教授们也进行了交流,他们也感到确实不亚于任何国家的交响乐水平。”不仅于此,来自于不同文化、不同区域的专家学者们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流、对话,甚至辩论,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江南、了解江南,并且爱上江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