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姑苏区“惠民助企”行动为群众和企业办好实事

2019年10月29日 16:05:41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按照主题教育要求,积极落实“两个聚焦”,出台惠民助企计划,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

  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办好群众大小事;聚焦市场主体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全过程。近日,按照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姑苏区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两个聚焦”明确要求,排摸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梳理成10件惠民实事和10件助企实事,分为今年底、明年中和明年底三个阶段,全力以赴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市委最新部署要求在姑苏落地生根。

  聚焦民生关切不懈怠

  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

  2007年,姑苏区建成全国首个“虚拟养老院”。目前“虚拟养老院”服务范围已实现全覆盖,累计服务老人总数达23010户38759人。但长期以来,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以传统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在精细化服务方面涉及不够多,个性化需求关注度也不够高。

  解决措施:着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将重点关注社区高龄、空巢、独居等特殊老年人群体,推广信息技术在居家养老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展应急救助、精神照料等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力争至今年底完成“服务需求”和“资源供给”两份清单,至明年底实现全区菜单式、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今年年底目标:完成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资源供给”两份清单,服务内容从32项增加至53项,从家政服务延伸至生活护理。

  明年年中目标:为强化优胜劣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分多标段实施新一轮居家养老服务招投标。

  明年年底目标: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区120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化监护设施设备。

  丰富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

  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对体育锻炼设施场地的需求不断增强,但姑苏区特别是古城区域内,受制于空间条件制约,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场地缺乏。同时,周边学校体育资源在课余时间大量闲置,群众要求开放共享的呼声强烈。

  解决措施: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条件,推进金阊教育集团金筑小学、金阊新城实验小学等学校的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加快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投入,推进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充分整合、利用辖区体育资源,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便利化的健身需求。

  今年年底目标:完成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前期调研及方案设计,通过公开招标,年底前完成健身房器材配建工作,年内在8个街道28个社区建成百姓健身房。完成学校体育场地开放。

  明年年中目标:建章立制,加强百姓健身房和学校场地开放的管理,提高使用率。

  明年年底目标:加强活动引导,广泛推广社区百姓健身房的使用。

  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

  全区34家农贸市场经前期整治攻坚,整体环境面貌取得明显改善,但部分市场基础设施已严重老化、破损,排污不畅、屋顶漏水、功能分区不合理、水产区地面湿滑等问题突出,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较大不便。

  解决措施:在前期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实施农贸市场新一轮提质改造,切实办好民生“小事”。

  今年年底目标:年内关闭5个农贸市场,力争完成9个农贸市场改造和18个农贸市场功能性提升项目。持续巩固“四类行业”和“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市场整治成效,达成市场环境干净、整洁和管理常态、长效的目标。

  明年年中目标:关闭交易严重萎缩、存在建筑结构性安全隐患的市场。实施南环市场扩建改造、三香市场翻建项目,启动彩香一村市场重建项目,加快推进南门市场移建项目。

  明年年底目标:推进南环市场扩建改造、三香市场翻建、彩香一村市场重建项目提速建设,南门市场移建项目开工。

引力播

  横街改造面貌一新

  完善学生课后服务模式

  由于家长上下班时间和学生上学放学时间不一致,学生特别是低龄段学生独自上下学又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因此“接送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家庭面临的客观问题,群众急切要求公办教育填补漏洞。

  解决措施:积极拓宽课后延时服务宽度和广度,拓展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科学合理安排好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集中完成作业、答疑解惑、自主阅读、学习交流、兴趣拓展等活动,积极施行学生弹性离校服务,持续提高教育服务能力。通过完善学生课后服务,实现学生“弹性离校”,缓解“接送难”问题。

  今年年底目标:2019年9月比3月初人数增幅达91.87%,年底力争比9月份再有不低于50%的涨幅。

  明年年中目标: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首先安排好学生集中完成作业、自主阅读、学习交流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拓展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科学合理安排好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兴趣拓展等活动。

  明年年底目标:进一步创新课后服务的方式。课后服务一般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鼓励学校尝试和探索施行学生弹性离校服务的创新工作方式,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预约式、临时式、主动式等多形式的课后服务。

  推进社区助餐点全覆盖

  目前姑苏区共有168个社区,建有助餐点161个,实际运营60个,覆盖面较小,服务能力不足。

  解决措施:推进社区助餐点全覆盖。针对助餐点分布不均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助餐点覆盖面,年内新建或改扩建助餐点50个;进一步优化助餐点布局,实行优胜劣汰,2020年末实现社区助餐点100%全覆盖,累计新建或改扩建助餐点108个;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受益面,实行差异化的助餐模式,鼓励开办“社区食堂”和“周末食堂”,逐步延伸助餐服务时间。

  今年年底目标:年内新建或改扩建助餐点50个。

  明年年中目标:明年年中累计新建或改扩建助餐点80个。

  明年年底目标:至2020年末,一是实现社区助餐点100%全覆盖,全区助餐需求服务100%,累计新建或改扩建助餐点108个;二是完善送餐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供餐、助餐点供餐和居家上门送餐的全覆盖、多元化的送餐服务网络。

引力播

  加快社区助餐点建设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

  姑苏区作为老城区,老龄人口、弱势群体数量多,就医需求,特别是慢性病、常见疾病的就近就诊需求大。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覆盖面和服务能力上,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空白亟需填补。

  解决措施:以构建15分钟健康圈为主要依据,结合各街道行政区划的地理环境、人口数、人口组成、现有机构等实际情况,至明年底累计投入资金4892万元,实施新一轮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新改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推进全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今年年底目标:启动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沧浪街道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丘街道虎阜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并进场施工,启动设施采购工作。完成推进平江街道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双塔街道锦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的加固方案设计和详细概算编制。

  明年年中目标:白洋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沧浪街道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丘街道虎阜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平江街道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双塔街道锦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装修改造。

  明年年底目标:完成全部5家机构的现场装修改造及设备采购安装。

  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

  姑苏区背街小巷众多,整体基础设施薄弱,墙面破损脱落、街边小品缺损、公共服务设施老化,随着“两扫”“百日行动”等行动深入推进,清理卫生死角、拆除违章建筑后,留下不少零星空地,也需合理规划利用。背街小巷亟需完善功能布局,提升整体品质面貌。

  解决措施:以配套百日行动、提升古城背街小巷环境、优化居民大院周边环境、治理脏乱差顽疾为重点,到明年年底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支巷)的整治提升工程。

  今年年底目标:实施三个重点项目70处重要节点整治,确保年内完成50条背街小巷(支巷)整治提升工程。

  明年年中目标:半年度完成25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程。

  明年年底目标:全年完成50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程。

  加快公共厕所提升改造

  姑苏区区域内归属于环卫管理的公厕总计456座,其中一类以上公厕355座,二类及以下公厕101座。通过三年“厕所革命”工作的推动,截至2018年底共计完成改造385座,剩余71座。剩余厕所存在硬件设施老旧、环境卫生情况差等问题。同时,全区公厕普遍智能化管理水平低,商场、单位卫生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低,居民群众在休闲锻炼等日常生活中“如厕难”问题仍较为普遍。

  解决措施: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群众满意”的目标,对公共卫生间再规范、再提升,缓解旅游、重点区域、高峰时段如厕难的问题,年内完成19座公厕修、改建。优化公厕信息化管理,开展“智慧公厕”系统的建设,部分增设负压式新风除臭系统,开展公厕联盟建设工作,积极宣传、引导商户、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加入联盟,加大对休闲锻炼群众的开放力度。

  今年年底目标:完成19座公厕修、改建工作任务;完成历史城区19.2平方公里范围内220座公厕全部安装新风负压系统;探索“智慧公厕”系统课题研究,并制定明年工作方案;细化公厕联盟管理措施,拟定明年工作任务。

  明年年中目标:完成23座公厕提升改造项目的设计、立项、招标等前期工作,陆续开工建设;根据厕所建设进度同步推进“智慧公厕”系统建设;开展“公厕联盟”引导、宣传工作,达成20-30家意向单位。

  明年年底目标:完成23座公厕提升改造项目的全部建设任务;完成5-10座“智慧公厕”系统建设;完成30家“公厕联盟”意向单位签约、挂牌及公厕对外启用。

  开展老旧片区“优+”工程

  (交通安防环境综合整治)

  姑苏区成片老新村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如监控、门禁、道闸等科技手段不足,物业管理力量松散、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消防通道狭窄,不同程度存在违章建筑、清理卫生死角等现象,直接影响老新村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解决措施:“优+”谐音取自YOU+和优家,YOU+意为你我共同参与,优家意为智慧美好平安新家园,力争实现“拆违治乱、交通序化、停车增量、环境美化、安防完善、管理提升”的目标。计划在原有老旧片区交通安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每年五大片持续推进,尽快达到19.2平方公里全覆盖。

  今年年底目标:基本完成里河片、新庄片、盘溪片、彩香片、观前地区的主体工程,涉及面积458公顷,惠及居民42048户。

  明年年中目标:启动沧浪片、木杏片、三香片、皮市片、石路商圈施工,涉及面积270公顷,惠及居民12871户,明年年中完成前期手续并开工。

  明年年底目标:完成沧浪片等五个片区施工;同步启动第四批三元一村等五个片区的整治,涉及面积330公顷,惠及居民15568户。

  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自2000年至今,姑苏区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分批次整治了179个老旧小区,但尚有大量小区待整治。剩余未改造的老旧小区仍然面广量大,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房屋老化、道路破损、绿化失管、停车紧张等问题,与古城整体环境面貌不相符合。

  解决措施:针对居民在居住生活中“急难愁盼”的问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综合整治”“专项整治”等方式,对上一轮老旧小区摸底排查中发现的建造时间久、现状问题突出、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33个小区,分三年开展新一轮老旧小区实施环境改善提升。其中,对16个小区(片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17个小区(项目)进行房修、道路、绿化或防盗门、停车场改造等专项整治。

  今年年底目标:完成福星一二期、华阳花苑、劳动路92号小区综合整治及葑门路261号、东中市49号、广济公寓、技防专项整治的前期工作,并做好进场施工准备。

  明年年中目标:做好福星一二期、华阳花苑、劳动路92号综合整治及葑门路261号、东中市49号、广济公寓和技防专项整治现场施工;同步做好佳安别院、冰厂街等8个小区综合整治及城中花园、桂花二村等7个小区专项整治前期工作。

  明年年底目标:全面完成福星一二期、华阳花苑、劳动路92号综合整治及葑门路261号、东中市49号、广济公寓、技防专项整治改造工作;基本完成佳安别院、冰厂街等8个小区综合整治及城中花园、桂花二村等7个小区专项整治前期准备工作。

  聚焦企业需求不停步

  区属国资载体在招商和服务入驻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调整区属国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国资载体与招商部门、属地街道的信息沟通,为国企载体提供便捷化、多方位、个性化服务项目。对部分国资载体启动提档升级,改善载体服务环境、提升智能化水平,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加大国资载体“腾笼换凤”力度,逐步提高国资载体产业集聚度。

  今年年底目标:启动设立用于扶持符合姑苏区产业特色项目的古城保护发展基金;优化调整区属国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完成5i苏创园升级改造;启动“三创”支持一“芯”战略,打造以芯谷产业园为核心,与5i苏创园、金创商务、名城综艺及姑苏云谷产业园分级协同发展。

  明年年中目标:依托产业基金和国资载体,积极扶持和引进一批优质龙头骨干企业;启动芯谷产业园提档升级改造;5i苏创园聚焦农业新科技、新食品和新园创等特色产业,将5G技术应用和智慧农业相结合,探索农业+科技发展新模式,特色产业入驻率超60%。

  明年年底目标:启动新建、合作若干国资招商引资载体;姑苏云谷产业园引进3-5家优质龙头总部企业;构建国资楼宇产业园综合服务体系,通过线下企业服务中心和线上平台,整合产业园、市场和政府资源,升级物业、培训、交流、金融、人才、技转、营销、政务等服务项目,提升运营能力。

  产业园、楼宇载体运行低效的问题

  制定并实施《姑苏区、保护区产业空间布局载体优化升级引导政策》。按照“五个一”要求打造重点产业园,树立载体标杆。摸排、走访产业载体,组织载体运营商赴外地有针对性地参观学习并推动改造。

  今年年底目标:实施《姑苏区、保护区产业空间布局载体优化升级引导政策》,完成对一批典型示范载体的奖励;形成一批特色载体和3幢亿元楼宇。树立3个产业园标杆,储备一批后续载体转型升级项目,为产业导入提供载体空间。

  明年年中目标:完成2个产业园标杆打造,启动3-4个特色产业园建设,楼宇单位面积产出增长10%。

  明年年底目标:打造4-5个产业园标杆,形成10个特色产业园,楼宇单位面积产出增长10%。

  观前商圈改造提升的问题

  制定观前商圈改造提升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四横一纵”业态规划。制定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制定正负面清单,加强业态准入管控。梳理重点示范项目,狠抓规划落地见效。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街区整体转型升级。

  今年年底目标:根据业态规划布局,3-4个产业项目落地;完成主街区域市属国资载体对接,腾换出2-3处大体量载体;基础设施改造启动。

  明年年中目标:根据业态规划布局,举办一次主题招商、宣传推介活动,发布观前区域载体资源,吸引2-3个品牌、老字号项目落地。

  明年年底目标:完成观前商圈基础设施改造;根据业态规划布局,落户一批产业项目,形成西部精品名品集聚,中部文化互动体验氛围增强,东部3-4家老字号项目回归;完成2-3次主题招商,发布观前区域载体资源,吸引一批品牌项目落地。

引力播

  观前商圈提档升级助推老字号发展

  重点企业政策兑现的问题

  梳理完善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政策,加快建立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协同力和决策效率。

  今年年底目标:出台《促进重点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将2018年政策兑现到位并开展资金到位情况考核。

  明年年中目标:严格执行新出台的《促进重点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启动申报,并开展项目调研。

  明年年底目标:严格执行新出台的《促进重点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力争最大程度缩短政策兑现周期,并积极争取下一年度增加预算,制定企业下一年新的扶持标准。

  加大对存量企业综合服务的问题

  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建立领导走访、企业外迁控管等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企业服务资金保障,推动“强企圆梦”活动常态化开展。加大产业扶持政策预算。根据姑苏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制定细分领域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梳理政策概要,并强化企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导引。

  今年年底目标:制定《重点企业外迁控管工作机制》;完成2019年“强企圆梦”企业服务品牌系列活动和项目考核;梳理现有“1+X”政策,在企业服务平台做专题宣传,完善政策查询功能;积极争取增加产业扶持预算金额。

  明年年中目标:出台《姑苏区重点企业外迁控管工作机制》;争取“强企圆梦”企业服务品牌专项资金;更新“1+x”产业扶持政策中经科局负责的政策内容。

  明年年底目标:执行《姑苏区重点企业外迁控管工作机制》,力争减少重点企业外迁数;开展“强企圆梦”企业服务品牌活动,并开展长效活动,服务企业需求;根据更新的产业扶持内容,开展申报兑现工作;开展政策解读等政策宣传活动。

  老字号创新发展的问题

  老字号企业管理经营人才和文化传承人才匮乏。

  解决措施:制定老字号人才政策,举办“姑苏区老字号协会成立”暨“姑苏区促进老字号人才集聚政策”发布会,推进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今年年底目标:指导姑苏区老字号协会成立,发布姑苏区促进老字号人才集聚政策,组织开展项目征集工作,助推老字号在观前、石路商圈的集聚和发展。

  明年年中目标:强化政策辅导,加大对老字号创新发展项目的指导和支持,提高资金及扶持项目申报成功率;组织老字号开展合作交流,参加省内外展会,拓展市场知名度;推进产学研融合,引导老字号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培养人才。研究制订姑苏区老字号评定标准,开展区级评定。

  明年年底目标:完善姑苏区促进老字号人才集聚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引导老字号加强自我管理,推动老字号联姻文旅,进一步放大姑苏老字号的集群优势效应,推动老字号“做精做专”和“做强做大”。

  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提质增效的问题

  企业反映部分人才项目存在多头申报、申报周期长以及缺乏综合性、集成化的政策获取渠道等问题。

  解决措施:构建姑苏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结合“人才服务直通车”活动,进入载体、企业开展政策推介和解读,拓展企业政策获取渠道。

  今年年底目标:覆盖20余项服务模块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明年年中目标:在市人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姑苏区(保护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全面实现市、区两级人才服务平台线下共建共享。

  明年年底目标:巩固、优化姑苏人才服务线上、线下平台,拓展企业人才政策信息渠道。

  知识产权政策扶持方面的问题

  知识产权政策资金总额低,仅限资助、获奖、人才等方面,政策对知识产权引导作用有限。对优秀创新主体奖励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缺失。

  解决措施:一是加快2018年知识产权政策兑现。二是推进并落实知识产权政策专项资金设立和保障工作。三是加快对区域知识产权政策的调整、修改、上报等工作,扩大政策惠及面,增加有关奖励,尽快出台最新政策。

  今年年底目标:基本完成对2018年知识产权政策的兑现工作,知识产权新政策初稿确定。

  明年年中目标:推动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落实工作,加快新政的上报、审定、公布等工作。

  明年年底目标:按照新政策启动对2019年企业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和兑现工作。

  审批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市区两级审批交叉较多,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繁多。

  解决措施:一是在企业开办方面,探索企业开办“一窗融合”与“全链通”服务模式的有机结合。二是在工程建设方面,加强市、区工作对接,做好事项承接和综合窗口设置等工作。三是在“不见面审批(服务)”方面,落实标准化指引,加强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管理,提升“不见面审批(服务)”水平。

  今年年底目标:积极协调开展部门职能梳理,结合实际就理顺市区两级职责关系提出相关工作方案。

  明年年中目标:加强对接,完成市级事项承接和区级综合窗口设置等工作。

  明年年底目标:全面实现一窗办理、并联审批,不见面审批(服务)。

  关于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小企业规模小、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授信风险较大,融资难、融资贵。

  解决措施:一是加强银企融资对接,提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上线转化率。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落实普惠金融政策。

  今年年底目标:提升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上线率。

  明年年中目标:开展银企对接专场,推广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明年年底目标:进一步提升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上线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