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区委书记王庆华的署名文章《吴江全域做好示范区建设时代答卷》登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文章介绍吴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围绕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定位,真正当好“C位”中的“C位”。
以下为原文:
《吴江全域做好示范区建设时代答卷》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试验田、先手棋和突破口,建设中要不破行政隶属,又要打破行政边界,这是一项崭新的命题。
吴江全域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围绕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定位,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做好“三角函数”时代答卷,真正当好“C位”中的“C位”。
航拍汾湖高新区
>>>>
做强子集,做优交集,在融入融合中发挥“示范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有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使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吴江在示范区的三个板块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经济体量也最大。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优势,创特色、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做强自身子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综合实力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前列,在最新的全国创新百强区排行榜中位居第三位。全区注册民营企业超7万家,注册资本超4000亿元,拥有主板上市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54家,恒力、盛虹、亨通、通鼎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其中恒力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列181位。今年1-9月,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亿元,同比增长9.3%,继2018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恒力集团智能制造车间
在做强子集的同时,我们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在融入融合中做优交集。特别是与青浦、嘉善结成了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共同梳理出四大类45项示范区重大项目清单,签订青吴嘉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以及各类合作协议、备忘录17项,通过共织“一幅锦”、共下“一盘棋”、共治“一湖水”、共建“一张网”、共推“一卡通”,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一体化发展合作成果。开创G60科创走廊九城“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发起建立边界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治机制;与中车集团合作建设中车城市捷运装备长三角区域制造与综保基地;陆续建立起长三角湖区旅游联盟等一系列协作联盟;开通9条省际公交专线;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平台上线运行。
三地(青浦、吴江、嘉善)跨省专线公交开行
当前,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要求,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加强研究、先行探索。同时,发挥吴江系统化集成式改革先发优势,深入研究国家特别是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重大政策与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加快集中落实、综合运用、系统集成,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发挥示范。
>>>>
做优加法,做好减法,在提标提质中打造“创新湖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绿色是示范区建设的底色,也对产业准入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统筹存量优化、空间更新和功能重构,一体谋划产业和空间两个规划,推动产业结构变“新”、经济内涵变“绿”、发展质量变“优”,全力打造“创新湖区”。
东太湖生态园
一方面是做优加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智能工业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总数列全省县区级第一,获评江苏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县(市、区)。一着不让抓好吴江创新“24条”和人才“15条”的实施,深化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高层次研发机构的合作,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成为江苏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0件。
另一方面是做好减法
强化“亩均产出论英雄”的理念,依托全省首创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将20175家企业纳入统计范围,涉及工业用地15多万亩,依据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落实ABCD四档分类管理,实行差别化政策,推动有限资源向优质高效企业倾斜集中,以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统筹“263”“331”“三优三保”“三水同治”等工作,开展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工作,坚决拆除违法建筑、打击违法排污、消除重大安全隐患,2018年完成拆旧7896亩,整治“散乱污”企业10779家,排查并整改“三类”隐患8万余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产业定位和衔接,围绕数字经济、创新经济、湖区经济、总部经济,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引,打造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和汾湖高铁科创新城商务区两大创新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园,超导材料、航空专用设备、加速器制造与应用等特色产业园。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推动区域创新资源与吴江产业资源深度融合,让创新“赋能”吴江新一轮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力争年内关停“散乱污”企业(作坊)3800家,拆违拆旧1.4万亩,盘活存量土地8000亩,为示范区建设和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亨通集团光纤智能车间>>>>
做大均值,做小差值,在共建共享中建设“乐居之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发展,努力建设“乐居之城”,让更多示范区建设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将“志在富民”理念贯穿始终,不断做大均值。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良性互动,今年上半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06元,同比增长8.6%。全面实施《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60%项目超过省市相关标准,成功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集行政办事、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等“八位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立“基层+专业”两大巡查体系、“一核四元”联动指挥平台和“1+6+8”全域综合执法体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苏州轨交4号线
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不断做小差值。2018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97,低于全国平均值。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与苏州差距逐步缩小;社会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政策全面接轨苏州,在全市率先实现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全覆盖。开展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一户一档一策”精准扶贫,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82万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以示范区建设引领和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跨区域流动,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高效率。不断深化“一户一档一策”,拓展急难救助等慈善项目,推动精准扶贫、阳光扶贫、相对薄弱村帮扶转化等形成常态,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家一户掉队。
东太湖阅湖台
建设示范区,引领一体化,我们将以“拓荒牛”的劲头敢闯敢试,在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进程中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答出“三角函数”最优解,乘势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