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官(左)用笔写字与张光照交流
“这几年我不能出门,生活全靠这三位老邻居。”昨天,曲江街道解放桥社区沙北三村的百岁老人张光照由衷地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光照为支援地方建设从上海来到扬州,成为一名工程师。妻子和孩子先后去世后,他一个人生活至今。从4年前开始,由于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邻居陈琴、吴顺官先后受其侄子、侄媳妇之托,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遇到“麻烦事”,都找社区老书记殷朝康。在老邻居们的关爱下,张光照每天读书写作,颐养天年。
先后辞去多名保姆 邻居接手照顾老人
“老人家南方口音重,脾气也大,之前几个保姆受不了都走了,我是舍不得他才接手的。”53岁的陈琴说。
“老人家原来身体不错,每天在家看书读报写写文章,与邻居处得也融洽。”陈琴介绍,4年前,她在家照顾小孙女,张光照的侄媳妇问她有没有时间,帮忙照顾一下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张光照,她考虑到是相邻楼幢的老邻居,几步路就到了,就答应了。
张光照一直保留着上海人精致的生活习惯。“他在家用的都是小碗小碟子,吃饭要求三菜一汤,每个菜的量都不大。”陈琴告诉记者,老人家每天都要指定买什么菜,比如鱼,鳊鱼红烧、鲫鱼烧汤,炖蛋要加枸杞,稍不如他的意就会发脾气。
4年下来,陈琴习惯了张光照的脾性,张光照也喜欢吃她烧的菜。陈琴表示,她希望张光照过一个幸福晚年。
老党员24小时照顾 凌晨为老人烧早饭
“我退休后与老伴生活,平时爱好钓鱼,本来日子过得一一当当的,因为照顾老张,我干脆不钓鱼了。”今年74岁的老党员吴顺官说。
“3年前,老张突然生病并大小便失禁,陈琴不太方便照顾,他的侄媳妇请我帮忙。”吴顺官告诉记者,考虑到是同一幢楼相处30多年的老邻居,他一口答应了。从那时起,他晚上陪其睡觉,白天帮其购买生活用品,另外还帮其誊写创作的文章,几乎一天24小时不离左右。
“老张每天傍晚五六点钟睡觉,第二天凌晨两点钟起床,这时就要吃早饭。”吴顺官介绍,有一次老张弄早饭时把自己烫伤了,此后,他每天起来为其烧早饭。一切忙妥当后,老张坐在椅子上养神,他才回到床上继续睡,但模模糊糊中还要注意听老张的动静。
“有一次,我听到他在翻东西,起来一看,地面上全是血脚印。”吴顺官说,他立即起来问怎么回事,原来,老张自己修脚底老茧,结果划破了,自己找创可贴呢,他于是从抽屉里翻出云南白药、创可贴等为其包扎。
老人麻烦事还真多 有事都找“老书记”
“我是解放桥社区党总支第八支部书记,与老张相处30多年,他有事都喜欢找我这个老书记。”今年85岁的殷朝康说。
“今年4月,老张在百岁生日宴上,说要将自己家的花瓶等老物件捐给国家。”殷朝康介绍,这些老物件就是平常家用的,没有文物价值,老张的侄子没有答允,结果老张就请他帮忙。他了解老张有点“孩子气”,于是现场收下老物件,并答应老张将转交给国家,其实后来交给其侄子了。
前不久,张光照脑子有点糊涂,说对门邻居的房子是他家的,天天踢人家的门要收回,并请老书记来解决此事。“我们都知道他犯糊涂了,但又不能逆了他的意。”殷朝康说,他于是请来社区民警上门做工作,老张后来才消停了。
“沙北三村目前就这么一位100周岁的老人,还是一个人生活,虽然脾气大,常常自找麻烦,但大家都像呵护小孩一样呵护他。”吴顺官表示,张光照每年还给他发一两次奖金,这是老人的心意,后来都被他用于为张光照购买生活用品了。只要老人生活幸福,他愿意继续“听他指挥”。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