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4日)上午,苏州市2019年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主题活动在穹窿山万鸟园举行,进行了一年多的苏州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也正式对外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底,分布在苏州大市范围的陆生野生动物达431种,比20年前调查数据增加了188种。
近年来,苏州市十分重视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同时,随着苏州自然环境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市民身边、受到市民关注。2017年,苏州市林业站、南京林业大学组成调查团队,对苏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及哺乳动物四个类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调查。截止到2018年底,苏州大市范围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达431种,比20年前的调查数据增加了18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和中华秋沙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49种。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中,鸟类种类最多,高达356种。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境内河流湖泊交错、湿地和水域面积广阔、低山丘陵起伏,局部地形复杂,蕴含了丰富的湿地、林地生境,且多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陆续建立,多样的栖息地类型,为陆生野生动物提供较为适宜的生存环境。
苏州市林业站站长姚新华告诉记者,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多样性较高,栖息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的有力条件,野生动物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至关重要。”姚新华介绍说,每年4月20至26日是全省“爱鸟周”、10月为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随着候鸟迁徙期的到来,苏州地区的野生动物也逐渐丰富起来。大批鸟类迁徙将经过苏州,其中包括鹰隼和雁鸭类等名种珍稀物种,市民可以通过参与宣传月的各项活动,去认识这些鸟类,到大自然中感受壮观的鸟类迁徙。
据了解,此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采用了常规调查和专项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市共布设41个调查样地、76条调查样线,调查样地覆盖了苏州市范围内的湖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沿江湿地和农业用地等典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过程中采用了无人机、红外相机等先进监测设备对样地内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监测。
陆生野生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苏州市曾在1998年至1999年底组织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距今已近20年。自启动“绿色苏州”建设以来,苏州市森林资源总量从2003年的88.75万亩增长到2018年的219.06万亩,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条件大幅改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情况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随着苏州市野生动物的生境保护及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深入,尤其是广大鸟类及野生动物爱好者的关注,苏州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还会有新的发现。”姚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