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迎春路西,江苏省泰州中学内,有一座古老的书院。这里是北宋教育家“安定先生”胡瑗讲学的旧址。南宋在此建安定书院。到了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聘主讲于此。
王艮是谁?
泰州学派是一个怎样的学派?安定书院里,
曾经上演怎样的思想、学术交锋?
也许你还不太熟悉。
但李贽、汤显祖、徐光启……这些名字,你一定如雷贯耳。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30年代,是泰州学派发展的顶峰阶段,思想最为成熟,影响最为深远。以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把追求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推向了一个高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汤显祖、袁宏道、徐光启……掀起晚明社会的文艺启蒙和科学启蒙思潮。
10月28日至31日,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期间,将举办“泰州学派分论坛”。坛开幕前,“家在江南”主题采访走进泰州安定书院、崇儒祠、王氏宗祠,重温泰州学派的思想之光。
走进江苏省泰州中学校园,一株巨大的银杏树格外醒目:粗壮的树干,撑起茂密的枝叶。这是胡瑗当年亲手所植,书院几经兴废,它却依旧挺立在那里,如今已有了一千多岁高寿。
明嘉靖五年(1526年),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聘,主讲于安定书院。此时,王艮已经40多岁了。王艮的先祖,原住苏州阊门一带,明朝初年迁徙到泰州安丰盐场,做了煮海为盐的灶丁。王艮的一生,从孩时直至26岁,忙碌于在家乡烧盐和外出贩盐。27岁以后,他开始发奋自学,后来师从王阳明,周游各地,直到独立讲学、自成一家。
泰州学派特别重视平民教育,陶匠、农民、灶夫,都能去接受教育。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安定书院东讲堂祀胡瑗,西讲堂祀王艮。
作为王阳明的弟子,王艮的思想学说,承袭王阳明心学而来。泰州学派主张“百姓日用即道”,这是一种民本思想。也就是说,从满足百姓日常需要出发,要施行仁政,顺应民心,维护和满足人们的愿望。在当时程朱理学思想禁锢的年代,提出这些观点,是当时进步思想的代表,是开拓者。
王艮的次子王襞也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9岁随父亲在王阳明处学习。王阳明去世后,王襞回归乡里从父学,开门授徒,时任南京刑部员外郎的李贽也投在门下,拜他为师。
而直到李贽去世近百年之后,伏尔泰才呱呱坠地……泰州学派民主思想的萌芽,比欧洲启蒙运动早了200年。明代后期,泰州学派的思想影响极大,甚至远及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