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江豚的“安居”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无人区”

2019年10月21日 18:29: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8年6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检查并通报了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情况。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近日,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资源厅来到了镇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查看整改情况。

  (整改前后对比)

  2018年6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治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镇江市对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长期不重视,不但未按照整改要求清理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反而继续加大开发力度,导致保护区内江滩湿地被严重破坏。

  督察人员曾指出,在保护区建设影视城等大规模旅游项目,会造成游客和旅游活动对江豚直接间接影响,因此属于严控项目。

  (现在的豚类保护区已经恢复自然原貌)

  长江镇江段一直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活动比较频繁的水域之一,由于镇江豚类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开辟为长江主航道的长江干流保护区。再次来到保护区,记者看到,现在的保护区内已经不见建设的痕迹,江滩湿地芦苇荡漾,水鸟飞舞,自然风貌重现。豚类保护区内还从事了非法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开发面积达到了7200亩。镇江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兵:“本来我们准备弄一些农业观光设施,蔬菜大棚,还有血防工程,还做了一些复垦,种了一些粮食,因为在豚类保护区之内,特别是缓冲区和实验区的范围内,我们按照要求,一步到位进行整改。”

  陈兵说,经过大半年的整治,保护区内所有的违法违规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清理。7000多亩江滩湿地全面停止并退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活动;之前的违规项目“大江风云”现已全部拆除到位。陈兵表示:“我们坚持生态自然修复,减少人工干预,恢复自然生长。对暴露的道路、设施进行了人工复土,同时进行了复绿,目前,整个保护区没有人类活动,无论是水面还是陆地,都是自然生长的状态,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鸟类数量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展现出来。”

  海陆空江豚保护“立体网络”也已建成。下一步,镇江将继续加大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清理长江干流岸线项目,科学划定珍稀生物、重要湿地、水源地等9类岸线资源重点保护区域和红线范围,确保到2020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施忆 编辑/方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