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生”河道听说过没?看常州“河长治”

2019年10月17日 14:44:1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五好河道”开局良好,“企业河长”继续发力,河湖文化有看点……连日来,记者走访常州多地,从中心城区河面,到周边乡镇湖边,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寻常景致,河长制在常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五好河道”在创建

  位于常州钟楼区新闸街道的前进河,这里碧波流淌,河岸边2.2公里的生态绿道秋意渐浓。前进河,全长2.81公里,是一条具有区域排涝、绿色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河道。不久前,这条河顺利通过了常州“五好河道”的验收。

  前进河 治理前后

  现任前进河镇级河长、新闸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树湘告诉记者,河长制的秘诀在于要有“长期作战”思想,在常态长效上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常态巡查、坚持例会制度、坚持统筹联动。“前进河综合治理主要从河道与岸线两端发力。一方面,着力夯实河道治理成效。对旧河道进行清淤,并新开河段达1.45公里,让区域水系连通性及防洪过水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着力加大岸线管理力度。两年来,当地集中整治沿线4处零星垃圾堆及22个排放口,并动迁了部分周边村庄和企业。” 王树湘介绍道。记者了解到,今年常州启动了以“规划好、治理好、管理好、维护好、美化好”为主题的“五好河道”建设,此前,常州市金坛区白石港、钱资湖、下塘河3条河道通过首批验收,年底前拟完成首批20条“五好河道”样板建设,“新起点,新责任,新推动,向全域推广五好河道,争取打造更多五好河道。”常州市河长办副主任计玉根表示。

  “民间河长”常巡河

  十月,位于武进区的常州西太湖水面澄碧、笑语盈岸,这里刚刚退去马拉松人潮汹涌的热度。武进区内共有河道853条,总长1698公里。“中国织造名镇”武进湖塘镇曾创造过“四户人家就有一个老板”的记录,也经历过河水“由清变浊”的尴尬。就在不久前,当地“企业河长”、国茂股份董事长徐国忠荣获江苏省首届“最美民间河长”。2017年9月,武进区湖塘镇商会首创“企业河长制”,企业河长带头治污,走绿色发展之路。国茂股份投入近500万元,提升改造废水处理设施,成立了常州市武进区首个“生态文明共建光彩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用于支持湖塘镇污水支管网建设和黑臭河道的整治与管护。不仅仅是出人、出资,还需出力、出策,目前武进区共有188名企业家加入河长队伍,为治水提供持续动力。“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达标排放、绿色生产,”成为“企业河长”们的共识。

  与武进“企业河长”不同,常州天宁区天宁街道的“民间河长”中有社区楼道长、社区工作骨干、党员……境内京杭大运河分支之一的青龙港,曾是重要物资运输航道,近年来该港两岸的砂石料堆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居民怨声载道。去年8月,当地疏浚青龙港49600立方米,搬掉了5座砂石料堆场、6座混凝土搅拌站,居民拍手称快。这份成果里,就有90后民间河长仲佳欢的一份功劳。为了壮大护河力量,她还组织了一支15人的爱河护河志愿者队伍,成员均是江苏理工大学和常州工学院学生。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把更多离退休职工纳入队伍,“退休职工更关心辖区环境问题,也更加细致耐心,很适合做这份公益工作。”

  “美丽河景”惠民生

  秋高气爽,溧阳市溧城镇礼诗圩特色田园迎来不少游客,处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受到游客一致好评。礼诗圩,东连芜太运河,西接宜兴,四面环水,依水而建,有着350亩水面,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2017年,礼诗圩利用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机遇,提升河道水质。

  游客多了,治水压力大了。“遇到大风,它上游的水草、污染物就往我们水面上过来。”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党总支书记黄涵君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长久以来的“顺流污染”,村级河长黄涵君组织起了一支河道保洁队伍,规模长期维持在20多人,一天两次打捞清理水体杂物。水清了,礼诗圩开始开垦美丽荷塘。“我们现在除了这个荷花,还有茭白,其他食用藕这些栽种,现在达到了150亩左右,我们想和乡村旅游、农业结合,给老百姓带来一个增收致富的目的。”如今当地百姓尝到了甜头,参与水体保护更积极了,家门口的这条河流进了百姓心里。

  从落地生根的“河长制”,到遍地开花的“河长治”,“升级版”河长制,正徐徐翻开一幅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常州生态画卷。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 记者/汤琤)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