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溧水·活力新城”誓创高质量全域Ⅲ类水推进会昨天举行,溧水区聚焦“高质量”和“全域Ⅲ类水”两大目标,在全省率先提出“不留后路”地争创高质量全域Ⅲ类水。
溧水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是百里秦淮的源头,全区境内共有区级河道6条、街镇级河道99条,另有大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73座、大小塘坝近4万座,水域面积广,占总面积的23.44%。
按照国家水质分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 Ⅰ—Ⅴ,其中,Ⅲ类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近年来,溧水铁腕治水,从水质最差的河道入手,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治起,近三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在治水兴水上创造性奏响了控源、截污、活水、美景的“四部曲”,开创了“四个率先”: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工程,彻底解决了4万多名农村偏远地区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率先在全市实现无一条黑臭河道目标,被评为第一批江苏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率先在全市实现厂网一体化运行,彻底解决了“九龙治水”难题;率先在全市实现规划布点村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第三方运维全覆盖,在市场化、专业化、智慧化治水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健康溧水,活力新城’——打造高质量全域基本Ⅲ类水”课题组组长、河海大学教授张松贺介绍,根据2018—2019年上半年水质监测数据,溧水已基本实现全域Ⅲ类水,但仍存在少数水质指标波动大,特别是雨后部分水体质量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不能持续稳定达标的情况。溧水提出的“高质量全域Ⅲ类水”目标,即持续保持Ⅲ类标准。
尽管已有良好的基础,但实现高质量全域Ⅲ类水“难度仍很大”。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省还没有区县提出这样的目标。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南京的水治理目标是明年全域消除劣Ⅴ类水,溧水区提出全域Ⅲ类水更进了一步。
誓言既出,全力以赴。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表示,“持续性是难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全域Ⅲ类水的突破点。”当天,溧水区提出,接下来要抓住“使命担当、路径倒逼、实践示范、科学系统、关键支撑、共建共享”六大关键词,进行制度化管理、系统化谋划、科学化治理。薛凤冠说,将以极大的定力倒逼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调绿,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上创出“溧水路径”,力争形成可推广的“溧水经验”。
根据计划,2020—2022年,溧水拟投资3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提升项目建设。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