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1日都是“世界镇痛日”。在国际医学界,疼痛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不少人认为小病小痛无所谓,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实际上很多疼痛是由疾病引起的,那么什么“痛”是不能忍的?
据统计,我国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长期疼痛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生活中,许多市民都曾有过疼痛的感觉,但是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疼痛感逐渐加重。其实,身体上的“小痛”也不容忽视,很多“小病痛”都是由于疾病引起的。
南京中大医院疼痛科医师奚诚玺介绍:“比如我们常见的头痛,有可能是偏头痛,或者有可能是颈椎源性的头痛,老年人会伴发一些急性的脑梗,或者脑血管的问题,譬如说胸部疼痛,那我们要考虑到是不是内肩神经痛的问题,或者是心脏的问题。”
医生介绍,有些轻度的神经痛会在几天之内自行消失,但是大部分严重的神经痛,却会延续较长时间。如今市场上各种止痛药不少,很多患者在面对疼痛的时候会选择服用止痛药,但是医生提醒,大多数的疼痛,及时就医对症下药,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疗的,不能滥用止痛药,特别是不经医嘱长期擅自服用,都是有害无益的。
奚诚玺介绍:“要根据你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分类,来用具体的疼痛药物,而且有些疼痛药物对身体有副作用,比如说有些NSAIDS(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类药物,患有胃溃疡的人就不能吃,或者有心脑血管风险和病症的患者,有些疼痛的药物也不能随便去买。”
专家提醒,很多疼痛都和自身的生活习惯有关。在纠正不良习惯的同时,应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疼痛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来源:《零距离》记者/冯珂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