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其所有捐资助学,躬身践履孜孜从业 两位九旬老教授感动南医

2019年10月11日 07:16:55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位心系挚爱的公共卫生事业、多次倾其所有用来助学;一位是康复医疗事业奠基人,退休多年仍然奋战在一线。昨天,“感动南医”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两位九旬老教授的故事温暖而感人。 

  今年95岁高龄的马凤楼是南医大的一位离休教授,1946年在江苏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求学的她是一名地下党员。1948年马凤楼成立南医大的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49年镇江解放前夕,马凤楼联合进步师生发起护校运动,将学校完整地交到了党和人民的手中。

  马老离休后,仍然长期关心学校、学院和学科发展。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马凤楼教授第一时间向学校党委上交了1万元“抗震救灾特殊党费”;1999年10月,她与老伴戴汉民捐出几乎全部的积蓄10万元,设立“马凤楼戴汉民奖学金”;2014年,马凤楼、戴汉民二老给学院领导写信倡导设立“公卫人励学基金”,马凤楼带头向基金捐出40万元。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追求目标”“帮助提高人群素质是我应尽的职责”,马凤楼教授对后辈学子们说:“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每晚8点半睡觉、早4点半起床,每周三次锻炼;每天研读最新杂志文献;每月还不定期地前往南京的3个康复中心查房、给学生讲座……这是90岁高龄的周士枋教授的日常行程。 

  周士枋是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科室被安置在门诊边搭建的茅草房中,一根肋木,一个体操棒,几个医疗球,运动医学科就这样简单起步了。没有患者他主动去病房、去工厂找;没有学生,他积极提议在医学院成立康复教研室,开设运动医学必修课,使南京医科大学成为了全国首批拥有康复专业的医科大学。不惑之年,他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康复医学教科书一直沿用至今,被康复专业的学生们称为“人手必备的绿色宝典”。 

  “技术上说我是老了,但专业上不落后。”周士枋仍然坚持要给南医大一附院的青年医生开讲座。今年年初,周教授观看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电视栏目,发现有一期内容对于科室、学校建设很有指导意义,他第一时间将资讯分享到科室、学院组织学习,同时又积极向校领导进行汇报,赤诚无私之心令人动容。 

  据悉,“感动南医”年度人物评选作为南医的一项重要品牌文化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