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
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
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
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
哼着一曲《农夫渔夫》,
戴上镰刀,
走在阳澄湖畔,
姑娘俯下身仔细看稻田里的稻穗,
闻着稻米的清香味,
露出灿烂的笑容。
眼前的这个肤色黝黑的姑娘叫李婵娟,
在光阴流缓的沈周故里,
拥有一个农业园。
她的农业园不大,
却能让每一个来的人过目不忘,
流连忘返。
4年前,李婵娟来到苏州沈周,
看中了村子旁的一块荒地。
“这里都是荒地,水塘,芦苇荡,但环境好啊,白鹭翩跹。”李婵娟说,沈周的天然气息让她想起了故乡福建永安,那里群山环绕,空气清冽。
没多久,这个福建姑娘就辞掉了农业园销售的工作,承包下村里的8亩荒地,打造出一片“草药园”。
去年,她又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地,种上了无花果、覆盆子、草莓、樱桃等果蔬。除了不会开挖掘机,刨土锄地、装栅栏、拧螺丝、搭花架,这个也曾是柔弱的南方女子异常坚韧。
实在忙不过来,李婵娟吆喝着做音乐的先生,一起干农活。
“哎呀,我以前也是玩音乐的,在校园乐队是架子鼓手,做了农民就再也矜持不起来了。”心直口快的李婵娟笑起来肆无忌惮。
用1年时间把农业园开起来了。
今年春天,李婵娟想在农业园里种上水稻。
“以前种过普通的苏州地产大米,这次想种黑米,黑米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高,主要是在贵州、陕西种植,在苏州种植有推广价值。”李婵娟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用3亩地专门种黑米。
黑米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名贵的稻种,因其米表种皮为黑色而得名。在我国,自古民间就把黑米视为一种营养滋补食品。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食用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功效,因而在民间黑米有营养,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着“黑珍珠”、“药米”、“寿米”的美誉。
为了种出高价值的黑米,她坚持不打农药,每天天微微亮,就到田里来观察黑米的长势。
“一开始也特别担心,怕江南的气候种不出黑米。”李婵娟回忆说,“如果黑米在高温来临之前没有抽穗,会影响黑米的品质和产量。6月份插秧,9月中下旬看到紫红色的穗丰满了就直到自己成功了一半。”
李婵娟预估,今年的黑米产量能达到亩产700~900斤,如今已有不少用户已经开始预定了。
“成本比较高,价格的话要卖到20斤左右。”李婵娟说,今年市场销售好的话,明年她会扩种到30亩。
苏州有食用乌米饭的古老的习俗。乌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那么,种出的“乌米”是否有市场?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发现,不少商超把黑米摆在显眼的位置,价格15~29元/斤,产地主要来自吉林、陕西、贵州等地。
“平时老年人买的比较多,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注意养生,周末都来买的。”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黑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
正在超市买黑米的一位老苏州告诉记者,苏州人不会单吃黑米,一般是买多种杂粮一起做粥。
(来源:看苏州;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