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是南京都市圈的"好友"之一,也是宁、镇、扬三市之间唯一的节点城市。全市三分之二的面积为丘陵地区,农村公路成为蜿蜒其间的交通脉络。作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首批公路品牌之一,仪征打造的"心浓仪路"体现了"不忘初心、浓情为路"的美好愿景。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风物淮南第一州",看看这些年他们的农村公路面貌,有了怎样的改变。
走在这宽敞的柏油马路上,穿行在这亭亭玉立的百亩荷塘间,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色,很难想象这是一条农村公路。在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区,借助去年江苏省园博会在这里召开的契机,仪征市政府对这里的农村公路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得这里的公路和周边的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步步皆景,处处如画。

枣林湾生态园区拥有"三山、五湖、两泉、一河"的自然资源,绿化湿地覆盖率达到58%,而在以前,这处美景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2016年,这里开始规划建设园博园,设计师陈宏镇发现,交通成了首先要突破的瓶颈,为此他打造了"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区规划管理部部长陈宏镇介绍,快旅就是要把周边的游客能够快速达到这个区域里面,慢游主要就是要把村道体系以及绿道体系构建起来,他们利用当家塘实现了一个水景,同时利用周边的一些拆迁的存量建设用地建设了相应的驿站,使这个区域的景观能使游客能看也能休息。

每条道路两侧辅以50米的绿化廊道,与之平行的还有树木葱茏的绿道。纤陌纵横之下,低丘、水系、田园、茂林有机融合,成为一处设计精致的郊野公园。仪征市民雎先生热爱健身,经常约上几个好友,来绿道上跑跑步,出出汗。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公交车司机张宝忠。他在农村公路上开了二十多年公交,原来开跑一趟需要50多分钟,现在只要半个钟头。他说:“那时候道路不平,坑坑洼洼,会车比较困难现在达到大概6米5左右,双车道车辆通行起来比较方便,对行人比较安全。”
近年来,仪征市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镇村公交开通率、行政村班车通达率、接送学生专线开通率都达到了100%。同时,每条路的管养分配到人,每季度都要考核,实现"建管养运"无缝衔接。道路四通八达,也使仪征市拥有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

仪征的马集镇种植黑莓将近4000亩,是全国最大的单体黑莓产业园,当地镇政府为了园区的发展,特地将原先的水泥路提档升级,扩宽改造,建造了这条黑莓大道,成为当地村民的特色致富路。黑莓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便捷畅通,慕名而来的采摘客逐年增多,今年突破了8万人次,黑莓加工产品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市场。
黑莓从种植、加工、观光到采摘,全产业链着带动现代农业、生态体验等新兴业态的发展,"黑莓特色小镇"成为响亮的地方名片。而便捷的农村公路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仪征的美丽田园乡村作为度假的首选。

在仪征月塘镇的四庄村,以前是一片荒地。在四庄村被列为江苏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之后,这里开始了交通规划,迄今为止,这里已经建成近20公里的美丽乡村路,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
月塘四庄村既有以田园观光、特色民宿为主的"四意农庄",也有游乐园"天乐湖度假区"。3年来月塘镇共投资1.2亿元,打造了腾飞大道、茉莉花大道、龙四路等一批新农村公路。仪征月塘镇副镇长张飞表示,四五年前,整个旅游年收入就是3000万左右,但是在2018年经过统计,整个天乐湖及四庄片区年旅游收入达到3亿元,整整翻了10倍。

截至2018年底,仪征市已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37公里,双车道公路覆盖率达100%。仪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立新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每个镇打造不少于20公里的农村公路高水平循环示范路,把乡镇所有村庄、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园区以及旅游景区串点连线。

"心浓仪路"特色农路品牌打造过程中,纵横交错、贯通城乡的农村路网越来越完善,也推动着仪征当地的农业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态改善。仪征市副市长赵军表示,通过农村公路建设的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加特色产业,农村公路加乡村旅游农村公路加电商物流为主的"农村公路+"的模式,未来必将催生农村公路倍乘效应,助力农民致富增收。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李璇 编辑/张泉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