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我的国|坚持26年自升国旗看阅兵,扬州96岁老兵退伍不褪色

2019年10月01日 16:47:42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新中国迎来70华诞之际,“我苏”客户端发起“峥嵘70载·我苏荣光这样成就”特别策划,联动江苏十三市中心站、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江苏新闻广播和全省市、县新媒体,与万千网友一起,来听我们的江苏故事。


  在扬州,有这样一位老兵,他从1993年开始,就在自家院子里升起国旗,几乎从未中断,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更不例外,如今已经坚持了26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我们与“扬州广电新媒体”一起,走进这位96岁的老兵,与他一起升国旗、看阅兵。

“爸爸,你晓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晓得,今天是新中国70岁的生日”

“那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啊?”

“升国旗哎……”

  10月1日上午,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举行,远在江苏扬州的96岁老兵周金兰天刚蒙蒙亮就嚷嚷着要起床。周金兰的儿媳高德美告诉记者,从1993年开始,父亲就在自家院子里升起国旗,几乎从未中断,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更不例外,如今已经坚持了26年。

  周金兰是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西闫村人,1944年,20岁的他因为家庭困难,抱着能填饱肚子的朴实想法来到部队,没想到一呆就是13年。“我们樊川这里,刚开始和我一起去的有20多个人,后来因为训练太辛苦,中途很多人都跑了,就剩我一个,而且我身体还不好”周金兰回忆说,“后来排长问我你怎么不走?我説我不走,我来了就一定要留下。”

  由于吃苦耐劳,积极训练,周金兰最终在部队站稳了脚跟,被安排到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在部队期间,还入了党。解放战争期间,为解决部队的粮食供给问题,他经常化妆成老百姓前往国民党统治区进行采购。“别看我们是炊事股的,没有我们不行,部队吃饭全靠我们,没有饭吃就没力气打仗”周金兰一脸自豪地笑着说。

  抗美援朝战斗打响后,周金兰又跟随部队赶赴朝鲜战场,仍旧分配在炊事班工作,负责前线的粮食运输和伙食供给。战争期间,为了打断志愿军的补给线,敌人经常出动飞机对我军粮食补给线进行轰炸,这给后勤保障部队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尽管条件艰难,但是周金兰和战友们克服种种困难,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有时领导还派我们去探路”周金兰回忆,“在一次探路的时候,我遇到了敌人的一个小分队,结果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深井里,差点就没命了。”

  1957年,周金兰退伍回到家乡务农并娶妻生子,然而不幸的是,儿子出生才几天,妻子就因病去世。打那时起,他一边当爹一边当娘,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1993年,周金兰的孙女出生,全家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周家盖上了新房,劳碌了大半辈子、年近七旬的周金兰终于等到了安详晚年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儿媳妇商量,想在家门口升一面国旗。

  “我说行哎,后来我们就到镇上给他买一面国旗”高德美说,“旗子买回来之后又让我们去帮他买竹子当旗杆,人家说要送给他他都不要,他说我这是诚心诚意的,要买才行”。从那时起,除了刮风下雨,周金兰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在家升旗,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更不例外,20多年里,周金兰已经更换了好几面国旗,旗杆也换了几根。

  “老爷子真是不简单”,提到周金兰,邻居们纷纷点赞,“你让我们升一两天甚至一两年可以,但是升几十年真的不一定能做得到。所以说,他对党、对国家的感情那真的是很不一般的。”

  在升完国旗后,周金兰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国庆大阅兵。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他很是激动,他说:“我知道,现在是习主席‘当家’,现在的社会很好,人民安居乐业”。

70年,我苏荣光这样成就| 听更多江苏故事>>

  (来源:扬州广电新媒体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