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被送到大虹桥路10号8幢一户居民家中。一块是给住在这里的96岁袁斗芳老人的,还有一块是她丈夫方坚中的。
捧着两块纪念章,袁斗芳老人喃喃自语:“老方,你要再晚走100天就好了,可以自己佩戴上这块纪念章!”她将两枚纪念章一起挂在胸前,思绪再次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
订了娃娃亲
丈夫16岁参军她追随
今年96岁的袁斗芳,是江苏启东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因为父母的勤劳,不断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家里生活越来越富裕,田地也越来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家庭。
比袁斗芳小一岁的方坚中,家庭情况和袁斗芳家十分相似。起初,他家比袁斗芳家还要贫穷。因为父母的努力,也在成了富裕人家。因为两家门当户对,父母时常也遇到一起,慢慢地两家越走越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父辈们见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在他俩还很小的时候,就把亲事给定了下来。
方坚中16岁那年,突然收到一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中称,听说新四军是为人民打天下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自己报名参加新四军去了。方坚中按捺不住,他放弃了当时相对安逸的生活,也在当地报名参加了新四军。
“那个时候,定了亲就是定了终生。”袁斗芳告诉记者,两年后,自己便只身一人跑去方坚中所在的部队找他去了。找到后,自己也参了军,从事后勤方面的工作。
铭记于心
战斗中一直倍受百姓关心
方坚中参军后不久,就投入战斗。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在江苏一带打鬼子。袁斗芳说,给丈夫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老百姓对他们特别好。
有一次,方建中所在的部队夜晚行军,突然下起了大雪,无法继续行军。他们被要求原地休息。因为部队有严格的纪律,不允许打扰百姓,所以当时虽然周边都是村庄,但没有一人敲百姓家的门避雪。后来,有一名老百姓无意间发现他们都在雪地中,身上都已被覆盖了厚厚的雪,立即招呼全村的老百姓,把他们分别领到每个居民家中避雪并且给做吃的。
“老方那个时候年纪小,老百姓看了,都舍不得他,还给他单独做了一些好吃的,他都不要。”袁斗芳说,他们临行前,老百姓煮了鸡蛋,偷偷地放到了她丈夫口袋里,走出很远了丈夫才发现。
在解放战争的茅山战役中,有一次,丈夫所在部队被国民党部队围困在山头上。当地老百姓得知后,就做了很多吃的,冒着生命危险,从后山慢慢爬上山,给他们送吃的。
这些事,老方一直到老,都还记得。
几次遭遇危险
身边很多战友都牺牲了
不过,老方虽然打过不少仗,但生前很少提起这些经历。袁斗芳猜想,可能是因为丈夫怕提及当年牺牲的战友。
有一次,老方所在的营和日本人作战。8个人去执行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只剩丈夫一个人回来了。这场战斗具体是什么情况,袁斗芳多次问过丈夫,但他都没有细说过,每次丈夫眼睛里都会闪着泪花,随后就是沉默很久,能看得出那是对战友的思念。
还有一次,丈夫和另两名战友一起去准备端掉乱人的一个据点。当时得到的情报是据点里只有三四个日本兵,他们想,三个人应该可以对付了。于是装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将枪藏在柴火里,装着送柴火,进入到日本人的据点里。谁知,里面竟有六七名日本兵,而且比较分散。想走来不及了,立即拿起枪投入战斗。就在这时,锅灶处的一个日本人,端起了一架机枪要向他们扫射。眼看要吃亏了,他们三人立即抢了一挺机枪,还抓了一名日本兵,逃离据点。由于抓的那个日本兵太胖,又不肯向前走,中途一不留神,他就跳进河里想逃跑。见状,丈夫上去一枪把他打死了。
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中,袁斗芳和大儿子差点丢了性命。当时,丈夫的部队坐大船渡江,家属则在后面拉着的4条小船上。就在船快到对岸时,袁斗芳和大儿子所在的船缆绳突然断了。危急关头,方坚中的一名战友用手死死地抓住了船帮。不然,他们连人带船就要被浪打翻到了江中。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育有6名子女,两人参过军
因为方坚中表现突出,后来提了干,还多次到部队院校进行过培训。新中国成立后 ,方坚中先在省军区教导队当教员,当时有很多国民党部队的俘虏都在方坚中的教导队接受改造和训练。他们当中,有很多还是团长、师长一级的,还有一部分都有一技之长。经过集训后,这些人被分到了各个部队,后来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1952年,方坚中已是正团职军官,他主动要求转业到地方,继续建设贡献力量。后来,组织上把他安排到了扬州师范学院,一直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袁斗芳当时是排级军官,丈夫转业后,她也一起回到了扬州。
袁斗芳说,他们夫妻俩一共育有6个子女,4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儿子都参过军。
记者从扬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根据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扬州为建国前入伍的退役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建国后立一等战功和军休干部等老同志发放纪念章。截至目前,已经发放450块。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