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监控所有在建工地;“绿篱上墙”,灰扑扑的施工围挡摇身变为养眼的绿植景观墙;应天大街将变身“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观大道。记者日前从建邺区举办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建邺以“绣花精神”推进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高标准精细化靓洁城区喜迎国庆。
“智慧大脑”全面监控施工工地
日前,建邺区“智慧工地”手机APP首次被使用在工地巡查中。“建邺区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部署在建邺云端,依托建邺信息化基础工程,对建邺区工地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包含环境监测、安全监管、人员管理、移动巡检等功能,通过实时数据查询、移动巡检、数据月报等手段将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结合、平台数据与现场监管结合,对工地进行多维度管理。
“打开手机,我们就能看到区内工地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工地扬尘超标,就对其进行处罚。”建邺区建设局扬尘督查巡查员吴学杰边演示边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1日起,扬尘巡查专员对每次巡查和检查情况进行登记并明确整改措施,并分为A、B、C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建邺区建设局每月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一个月内连续出现3次B级或者连续2次C级将采取停工、约谈责任人、行政处罚等措施。
“使用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之后,巡查员不用像过去一样,一个一个地跑工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时监控的摄像头代替人工,也减少了工作失误。”建邺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应天大街变身“四季有景”景观大道
绿植“种”上墙,既整洁美观,也遮风挡雨。这一巧思被运用在建邺区2015G68工地施工围挡上,“围挡是建筑工地的脸面,它将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建邺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篱围挡”既起到了隔音、防尘功能,也为沿线增添了一道风景。维护也较为简单,植绒能吸附灰尘减少扬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作用,用清水冲洗既可以除去污垢,还可以循环使用,材质环保。
除了施工围挡“绿意盎然”,在“围墙外”则要把绿化重点做好。去年 10 月,应天大街(建邺段)地面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开工。目前已全部完工,正处在竣工验收阶段。整治内容包含道路出新、排水、绿化、交通标志、信号灯与路灯并杆、自来水、燃气、强弱电杆线下地等工程。
南京建邺城管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治过程中,特别对江东中路与应天大街交叉口、燕山路至苍山路北侧进行绿化景观提升。扬子江大道至苍山路北侧人行道外绿化带主打桂花大道,采用大量桂花作为行道树,间有垂丝海棠、紫叶李、红枫等彩叶开花植物作为点缀。高处有香樟、银杏和榉树,低层则是红叶石楠、洒金桃叶珊瑚等补充。在江东中路交叉口四个岛头位置打造花境,用三角梅、菖蒲、黄金菊、绣球花、美女樱等植物为景观增色。整治后,行道树以梧桐为主,部分路段采用榉树、高杆女贞、黄连木、香樟等。今后,应天大街将变身“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观大道。
精细化全覆盖 21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近日记者来到建邺区国泰民安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一辆雾炮车来回穿梭在安国村小区内,全天施工期间作业五至六次,在施工现场起喷雾抑尘的作用。除了提高管理手段的“精细化”水平,市民群众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所赋予他们的实际感受,项目负责人、建邺区新城房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赵云告诉记者,国泰民安小区是老小区,住户里老人孩子较多,为将施工对住户生活影响降到最低,除了加强降噪防尘一系列措施外,设置多个群众意见接待室,注重和居民沟通交流,了解老百姓诉求。
记者了解到,今年,建邺区共有 21 个老旧小区的“颜值”列入提升计划。其中南湖中片区,涵盖蓓蕾社区、艺苑社区、茶亭社区、文体社区四个社区,共 170 栋单体建筑的立面出新及小区内景观环境提升,目前已完成 95%。另外,鸿达新寓、天顺苑将实现智慧小区系统,引入包括人脸识别、智慧消防、垃圾分类、智慧物业等高科技技术。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