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9月28日,海内外近300位专家学者聚首江苏盐城,参加2019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共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共谋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良策。
这次国际湿地会议集“会”“展”和“赛”于一体,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开发银行、湿地公约组织、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伙伴关系秘书处、保尔森基金会等知名国际组织及机构负责人,国家林草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相关省市、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城市代表等海内外嘉宾参会。盐城申遗办有关人员表示,申遗成功后,黄海湿地在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育、遗产地保护及管理、迁飞候鸟及湿地保护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需要吸纳国内外湿地、鸟类、遗产保护等方面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推动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会上,国内外有关专家作了主旨演讲,同时就“盐城在全球滨海湿地保护的国际领导力展望”“黄(渤)海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高峰对话,另外有关专家还就“黄海湿地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与管理”“盐城建设国际湿地城市的机遇与挑战”“世界遗产保护和公众参与和生态教育”进行专题讲座。
近年来,盐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筑牢湿地生态安全屏障,盐城黄海湿地的普遍价值和完整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既树立了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也为全球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借鉴的“盐城范本”。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教育部原部长、天合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章新胜在会议上表示,盐城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以战略眼光、开放视野,主动肩负起黄海湿地保护重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百折不挠的信念,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取得了申遗成功,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带了好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代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向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为全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提供了全新的“中国经验”,体现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希望盐城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继续扎实推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盐城经验”。
在2019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开幕式上,还发布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标识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标识。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孙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