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苏国有资产管理状况如何?发展改革力度仍需加强

2019年09月26日 16:37:3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省2018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从专项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分析看,去年全省国有资本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但激励约束机制仍需进一步改革,省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短板也需设法补齐。

  报告显示,去年我省国有资本较好实现保值增值,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涨幅高于全省GDP涨幅;省级企业资产虽然占比仅7.9%,但实现利润总额占比达到33%;省级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7.3%,远高于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同时,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整体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国资委主任徐郭平在作报告时表示:省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较2017年末下降2.67个百分点,提前2年完成中央提出的各地国企整体压降2个百分点目标任务,没有政府隐性债务,资产质量良好。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会的调研报告中也指出:不少企业已成为交通运输、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成为江苏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企业国资管理备受各方关注。省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少数企业这方面仍不够规范。有的在投融资决策、处置国有资产、处理财务问题方面管理混乱,有的项目推进速度缓慢,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徐郭平在报告中提到,少数企业在贸易业务、借款担保、工程招投标等领域制度执行还不严格,有的企业内部监督审计力度不足。少数企业经营风险管控和廉洁从业要求落实不到位,合规经营的理念和反腐败压力需要进一步从企业高层向中层和一线传递。

  这一点,在 “走出去”进程中体现得较为典型。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分析,受东道国法律等因素制约,中方监管手段较单一,加上境外企业领导人员权力集中,境外企业运营容易产生“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徐郭平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对部分境外企业开展抽查审计,加强境外资产监管。

  另一方面,当前省级企业改革发展力度还不够强。总体上看,江苏国资主要集聚在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四大板块,由于省级企业没有制造业,因而普遍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企业不多。

  分组审议中,不少委员和代表提出,既要约束,也要激励。要推动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内部薪酬分配,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用中长期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省人大代表蔡任杰举例说,“你比如说上海、浙江,同样是国企,它的机制更加开放。上海国资委管辖的企业他选了八个企业来实行,上海市委只管好三个,一个是党委书记,一个副书记,还有个纪委书记,从总经理开始就把薪酬放开。”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表示,比如从事金融、证券、技术的,这些都是“市场价”,怎么样把市场价和我们的干部企业制融合起来?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这些都是关键点、竞争性强的点,留住人才是硬道理。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丁凤云、王德俭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