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心 爱国情”:面对国外高薪,他们选择了坚守!

2019年09月25日 22:23:2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礼赞峥嵘七十载 感恩奋进通医人。”在南通大学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顾晓松教授向师生讲述了“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

  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代表旧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顾晓松院士为代表的原南通医学院优秀知识分子群体,由3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教师组成,相关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面对着出国发展的机会,他们多次放弃国外高薪聘请,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回到母校,从零开始。

  顾晓松院士

  在讲堂上,顾晓松院士深情讲述了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历程:在不足8平方米的研究室里自己搭建试验台;寒冬腊月,为了实验成果,双手泡在冰水里裂开了口子;在家人团聚的除夕,他和他的团队依旧泡在实验室奋战。1993年,顾晓松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进行客座研究,德方以每月3000马克(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高薪挽留,而他当时在国内的工资不过数百元,更不用说国内实验室的条件和国外差了30年,但他毅然选择飞回祖国。他表示,每次走上国际讲台做学术交流,他都会带上印有长城图案的名片,因为此时他代表的是中国科学家。正是有着这样的报国理念,顾晓松院士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在组织工程化神经研究领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这一领域的世界领跑者。该群体中的管怀进、刘红、刘璠等也都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南通大学,“道德讲堂”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抓手,学校曾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南通市文明校园、南通市道德讲堂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个道德讲堂活动被江苏省文明网“e德堂”首页面向全省推介。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