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生态环境高质量的道路上,江苏各地都有哪些举措?近日,江苏省召开“苏写高质量,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第五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徐州、扬州两地交上了自己的绿色答卷。
百年煤城实现华丽转身
徐州,这座百年煤城,曾有大大小小煤矿300多座。煤炭作为重要能源,给当地带来了机械、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但长期的煤炭开采和重化工建设,也给徐州带来满目疮痍的沉陷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诸多社会民生问题。
徐州痛定思痛,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徐州市副市长赵兴友用数字展示了城市的变迁:“全市煤矿从300多家减少到7家,水泥企业将从62家减少到15家,狠抓新兴产业培大育强,以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型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是10年前的18倍。”
对已经出现的污染,徐州市出台了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系统性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九里湖、潘安湖……一个个宕口、矿坑变身城市湿地公园,实现城市形象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徐州的绿色方案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城市荣誉,去年又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殊荣,“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徐州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走出了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赵兴友说。
绿色廊道助力清水北送
300多公里外的扬州市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为保证一江清水向北流,2014年起,扬州以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水道为主轴,规划建设覆盖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新造成片林7.4万亩,经过建设,如今生态大走廊已基本成型。扬州市副市长刘禹同介绍,将坚持精准治理,更高水平提升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将绿色生态作为扬州城市的第一形象、第一品牌,努力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更深程度抓好生态保护,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查多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