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
签署主席令
授予泰兴籍科学家
叶培建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
国家荣誉称号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今年是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首次集中评选颁授,国庆前夕将举行隆重的颁授仪式。
叶培建
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泰兴人。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获瑞士科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
1945年1月,叶培建出生在泰兴。1952年,叶培建的父亲抗美援朝回来,把他从老家接出,从此,叶培建就跟着父亲在外,在南京、杭州、湖州都上过学。
叶培建曾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第一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
在瑞士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所每半天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大家都在这时候喝咖啡,叶培建利用这个时间跟他们介绍中国。
当时外国人不了解中国,还以为中国男人留长辫,女人裹小脚,叶培建就告诉他们现在的中国什么样,给他们讲中国汉字、悠久历史,还有神秘的西藏……
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叶培建决定回国。他说:“中国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我应该尽我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早前,美国嘲讽中国,说中国30年也造不出一颗侦察卫星,而让美国不可思议的是,我国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一颗战略侦察卫星,这背后的大功臣就是叶培建。
这颗卫星于2000年发射升空后,绕地球转了三圈就飞出了中国,甚至还失去了信号,叶培建谈及此事时一度哽咽,说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那个车从山上掉下去把自己摔死,因为这颗卫星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人摔下去是烈士,卫星丢了无法交待。
后来的结果是圆满的,经过叶培建一行人的努力,最终顺利找回了卫星解决了问题。
人们把叶培建称为“嫦娥之父”。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美、俄、日等之后,第五个月球探测计划。
面对一个从未探索过的领域,嫦娥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充分的数据参考,没有试验星,整个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叶培建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用3年时间稳打稳扎,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叶培建说,作为一名航天人,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种幸福。
叶培建表示,有很多问题我们至今无法回答,比如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地球上的生命是地球本身产生的?还是外星球的生物带到地球的?
我们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只有踏上太空去寻找,走向太空是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旅途。
最开始人类的目标是穿越大气层,接下来就要走出太阳系,再接下来会走得更远,而我们踏入太空不仅是追寻答案,还在为人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探索太空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理由。
探索浩瀚宇宙
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一棒接着一棒
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力量中成就梦想
来源综合自:科普中国、泰州日报、泰州发布、观察者网、科学出版社、今日头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