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生态——中国学前教育管理创新百人会”今天在南京举行,此次大会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和鼓楼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管理学会学前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鼓楼区教育局和学前教育平台共同协办,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学前教育专家汇聚一堂,旨在共探当前环境下学前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为学前教育的生态重构创建更为优质的环境。
当下,学前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正在重新思考和定义、重新设计和构造的过程中深思:幼儿园在未来教育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启蒙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的孩子?开幕式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东介绍,中国学前教育的生态重构正在悄然发生,从战略到目标、从系统到结构、从组织到文化,此次大会主题“重构生态”,正是探索解题良方,回归教育本质:尊重生命、尊重平等、尊重公正。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表示,南京学前教育的发展启动并见证了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两次重大变革,推动了我国幼儿园课程乃至整个学前教育的前进和发展。1923年,陈鹤琴先生创办鼓楼实验幼稚园,标志着现代科学的、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实验研究为先导的现代学前教育在南京起步。上世纪80年代,赵寄石教授领导南京市实验幼儿园进行综合教育研究,引领了我国第二次幼儿园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南京的幼儿园课程发展仍然走在全国的前列。
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周斌说,鼓楼学前教育得益于陈鹤琴先生的引领,2014年和2019年,鼓楼幼儿园和实验幼儿园分别以“单元课程”、“综合课程”获得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鼓楼教育局着力区域引领、整体推动,充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发展点上突破,教育管理部门强化主动服务,分别出台了相关文件,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设来保障推进区校两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鼓楼区教育在管理创新上的自我觉醒和主动探索,也恰恰是对本届论坛主题的自然呼应。”
据了解,此次会议云集了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学院等一批学前教育专家,从当下学前教育的政策环境、人才培养、教育趋势等方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来自北京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南京鼓楼幼儿园、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幼儿园、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幼儿园、深圳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幼儿园、深圳市明道教育机构、徐州幼师幼教集团、南京第三幼儿园等一批优秀园长分享了各自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里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科学管理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主任张华教授认为,学前教育首先要关注儿童,认知儿童是独特性存在、创造性存在、社会文化性存在和生长性存在。“儿童精神”永在,深化对儿童的理解与研究,确立儿童意识,实现儿童的解放。“延长儿童期,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应该在情景中进行比较性评价。不要忽视孩子内在价值,对于孩子创造,不是长大了再创造,而是创造着长大。”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则认为,教育回归儿童,需要构建一套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体系,不仅体现出了认知结构与哲学架构的叠加,也极大限度地解决了幼儿教师的管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薛二勇教授介绍,当前学前教育政策正面临四大挑战,即办园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资本过渡逐利、普惠性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等。未来,学前教育政策创新的趋势将基于数据优化幼儿园布局、明确并理顺办园体制机制、规范并促进民办学前发展、多措并举加强师资的建设等展开。徐州幼师幼教集团理事长徐剑媚则认为,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引导幼教管理者跳出思维定势,积极应对变化、机遇和挑战,尽可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新的视野来思考发展问题,打破边界,整合发展,才能找到幼儿园集团化发展中乱象和瓶颈的解决思路及办法,掌握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的本质和核心要素。
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冲击中,教育沉疴进一步浮出水面。人与机、教与学、现实与虚拟,无数组复杂关系令我们思考。新华网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认为,以跨界思维跳出既有边界,打破学科、专业、领域、区域的传统划分标准,是教育开启智慧、追寻本源的重要路径。在融合东西方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颠覆性地创新方法、反思自我、构建成长模式。鼓楼区教育局侯正永副局长则表示,鼓楼教育顺应学习方式快速迭代的趋势,从服务学习入手,系统规划建设以课程化的网络学习资源为核心的网络学习空间“鼓楼e学校”,让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都能在互联网上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习、教学、陪伴和决策的智能化过程,努力打造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混合学习空间的智慧教育。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