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画,七分裱,书画与装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然而,随着近年来机器装裱的盛行,传统手工装裱逐渐没落。和冷冰冰的机器裱画不同,手工裱画不仅工艺更好,更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为书画赋予新的生命。
在我们泰州,有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裱画师,他叫高乃权,他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有无斋画廊”。说起高乃权和他的画廊,在泰州书画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记者见到高乃权时,他正忙着装裱一幅画作。只见他将画平铺在案台上,先为画作喷上清水,再用白色的宣纸测试是否脱墨,随后用排笔在背面刷上一层层薄薄的特制浆糊,用卷成筒的宣纸对齐作品边角,再将画作慢慢平铺开来,用棕刷轻轻刷下去,将宣纸和字画粘合到一起。整个过程中,他动作轻盈连贯,几十秒就已完成。高乃权告诉我们,这个步骤叫托裱画心,字画和宣纸粘合在一起后就叫“画心”。虽然托裱画心这个步骤时间不长,但接下来还需要镶条、覆背和装框,整个装裱过程往往需要费时半个月以上,每一步都必须十分耐心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就会破坏画作。
除了装裱字画,高乃权的书画修复技艺也十分高超。郑板桥、李复堂、吴让之、费孝通等多位名人的字画作品,高乃权都进行过修复,赢得了各方好评与广泛赞誉。高乃权告诉我们,传统书画作品大多为纸质,收藏价值较高,收藏者在保存过程一不小心就容易弄坏,这就需要专业人士修复。从小就对书画作品有一份特别热爱的高乃权,每次看见破损的画作,心中总有一份怜惜。
高乃权说,老旧书画因年代久,纸质陈旧、粉脆,再加上发生霉变等因素,修复时更得小心又小心,有时,他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但看着被自己抢救后重新焕然一新的画作和收藏者满意的笑容,高乃权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提起为何会从事裱画这项工作,高乃权说,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原来,高乃权的爷爷在几十年前就从事裱画手艺,当年,他在镇江学习了裱画手艺后,就回泰州创办了一家书画社。高乃权自小就在书画社里玩耍,欣赏书画作品,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渐渐地对书画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少年时期,他便进入书画社,跟着爷爷学习传统书画装裱及修复技艺。在老一辈书画装裱师的精心指点下,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他每天都是拿着刷子、钳子等看似简单的几件工具,从早晨干到深夜。长达30余年的坚持,高乃权练就了一手精湛的书画手工装裱及修复技艺。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高乃权早已成为泰州地区远近闻名的裱画和修复大师。去年,他被评定为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陵高氏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有了,但高乃权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对于手工裱画和修复这项传统技艺,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学习,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