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镇张公村有一个“最美家庭”,值得点赞!

2019年09月12日 09:02:20 | 来源:智慧泰兴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提起江苏泰兴市虹桥镇张公村朱荣庭、周继英老俩口,当地村民无不由衷夸赞。


  74岁的朱荣庭,宅心仁厚,尽心尽力抚育兄长的两个子女成人成才,细致入微地照顾智障的姐姐;秉持克己奉公、乐善好施的家风家训,艰苦创业、扶贫济困,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朱荣庭家庭先后获评泰州市“最美家庭”、泰兴市“五好家庭”、“公益家庭”,日前又被评为第二届江苏省文明家庭。

特殊家庭的守护神

  朱荣庭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共有兄妹三人,他排行老三。长兄朱荣华育有两个子女,六十岁那年罹患肝癌不幸病逝。姐姐朱玲娣从小被鉴定为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面对种种变故,朱荣庭和妻子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对长兄的孩子一视同仁,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悉心照顾,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有用之才,几个子女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让朱荣庭老俩口倍感欣慰。晚年的朱玲娣常常卧病在床,朱荣庭挑起照顾姐姐的重任,除了每天给姐姐喂饭,还要为她洗澡洗头洗衣服,从不怕脏,多年如一日毫无怨言,让左邻右舍深感敬佩。


  朱荣庭、周继英老两口已经结婚52年。半个世纪以来,这对金婚老人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工作上总是相互支持,同心同德。妻子周继英从没有“沾点光、干轻活、多得点工分”的想法,总是上工在人前、下工在人后,脏活重活干在先。生活当中,朱荣庭对妻子体贴入微,两人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打造了幸福和谐家庭的样本。


兵头将尾的好榜样

  朱荣庭不仅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在担任生产组会计期间,也是群众公认的好管家。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官”,但他学在前、干在先,处处为群众作出了好榜样。既干好本职,又学习技术、参加劳动生产。在他带领下,生产组各项工作走到了全村前列,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副业产值持续攀升,群众的劳动报酬稳居全村榜首。


  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让朱荣庭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并且公私分明,深得群众信服,后被推荐为村会计站长。村组财务管理工作量大,但他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日清月结,定期张榜公布,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退休以后,他还被群众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民主理财小组长。

  多年来,朱荣庭通过找能人筹资和个人出资等方式,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为生产组修筑了一条200多米的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新修了一座水泥坝,新建了农民健身休闲广场。


艰苦创业的老黄牛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也坚定了朱荣庭发展实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张公村创办了一家化工厂,但因原材料短缺,市场形势不好,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窘境。村两委选派朱荣庭担任企业负责人,期待着他扭转乾坤。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朱荣庭自费跑市场,回访老用户,拓展新客户。他的努力很快有了回报,随着市场慢慢复苏,企业终于迎来转机,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壮大了集体经济。


  2016年,已经退休的朱荣庭又抢抓机遇,与他人合伙创办了一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谱写了老骥伏枥创新业、呕心沥血帮民富的动人乐章。截至目前,朱荣庭已帮助本村群众解决就业岗位20多个,每人每年工资收入在四万元以上。朱荣庭说:“入选第二届江苏省文明家庭,不仅是对我家庭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村风民风的褒奖。我将发挥余热,多为乡村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叶冬云 徐益红 孙纪刚 王姝文

编辑:刘 丹 大 友

校审:耿渭华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