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殷从庆,原在宝应曹甸镇政府工作。1996年起,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每到一地,必逛当地古玩市场。
“宋朝到现在的,在我这里都能找到。”殷从庆说,目前已收藏800多件各类瓷器,自办瓷器馆十多年迎客2万多人。
好奇
每去一个地方必逛古玩
“那时分管工业,一年有200多天出差。”殷从庆说,从1996年起,出差时间较多,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忙完工作,晚上总觉得有些无聊。
出差途中,殷从庆和别人聊天时,聊到了瓷器,还听说每个地方都有古玩市场,一般都是夜间开放。
“听说后很好奇,白天忙完了事,晚上我就去逛古玩市场。”殷从庆称,古玩市场内鱼龙混杂,几百种古玩,他最喜欢观赏的是瓷器。“遇到好看的,我就买下来,摆家中观赏。
磨练
3000元买了赝品
逛古玩市场,不仅要拼运气,还要拼眼力。
“家里瓷器多起来,我就想干脆专搞瓷器收藏。”殷从庆说,他也曾被骗过,每一位收藏爱好者都有上当受骗的经历。
2001年初,殷从庆去西安出差。办完了事后,他晚上去附近古玩市场逛逛,看中了一个玩家称是宋朝的插花瓷器瓶。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3000元买回了家。不久,遇到一位瓷器行家。经专家鉴定,那是一个十足的假货,不值什么钱。
吃一堑长一智,从那时起,殷从庆购买了大量关于瓷器的收藏书籍,渐渐练出了眼力。
痴迷
喜欢的就买回家
搞了这么多年的收藏,从宋朝、清朝到现代,只要看上自己喜欢的,殷从庆就买回家。
妻子张玉琴说,老公痴迷瓷器,也闹出不少笑话。2004年10月,老公去宜兴看望朋友,晚上朋友摆了一桌酒席,为他接风。谁料,到了晚上9点多,殷从庆也没到,一桌人都在等。原来,他到附近古玩市场逛逛,沉迷其中,忘了酒宴的事。
青花瓷、粉彩、五彩、潜降彩……殷从庆都能说出一二。他收藏的品种,更是繁多,包括笔筒、插花瓶、茶壶、插盘、酒壶、鱼缸等等。
2002年8月,殷从庆在扬州市区看中了一个清朝大鱼缸,4500元成交,后来包了一辆面包车运到了曹甸家中。
“鱼缸坐大巴车都不好带回,只能包车运。”殷从庆说,这些年在瓷器上花了多少钱,他已记不清了。不过,他收藏的,都是各朝代较为平常的瓷器,没有太值钱的。
办馆
让更多人一同观赏
除了逛古玩市场,殷从庆空闲时也会到乡下转转。2005年,在宝应乡村,殷从庆看中了一老农的笔筒,他鉴定是宋朝的。老农称,这是祖传的,可以200元卖了。
“那时的行情,这个应该值2000多元。”殷从庆说,后来他出价2500元买了下来。2014年,殷从庆将笔筒交由鉴宝栏目“鉴宝”,鉴定为真品,价值已达6000元。
收藏的瓷器多了,殷从庆专门将家中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于存放瓷器,后来发现不少瓷器都是从江淮地区收藏而来,干脆挂出“江淮瓷器收藏馆”的牌子,供附近居民和爱好者免费参观。
据粗略估算,“江淮瓷器收藏馆”开放十多年来,已吸引了2万多市民和爱好者参观。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