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奉献30多年,妻子“译制”教材1654册,丈夫教出多名田径冠军
教师夫妻,牵引盲生走上“光明路”
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在南京,有这么一批教师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努力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个每天坐在打印机前,制图、打印、装订成册,32年“翻译”制作盲文版教材1654册;一个每天出现在百米跑道上,帮孩子们进行身体素质训练,34年里培养出多名短跑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他们是南京市盲人学校里一对看似平凡但又不平凡的教师夫妻王斌、刘剑平。
南京盲校办公室4楼一间不起眼的房间里,总会传出嘈杂的打印机声音,这是王斌工作的地方。教材、教辅有现成盲文版的不多,多数时候需要把普通版本的各种教材、教辅翻译成盲文版,并打印成册供学生使用。王斌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翻译、制图、开机、上纸、打印、整理、装订成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王斌17岁毕业进入盲校工作,已经在盲文转译、点字制作的特殊岗位上工作了32年,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任课教师有教材、试卷要转译,学生有美文、名著想读,随班就读学生有大字、盲文教材急需,都会找王老师,我们永远只会看到王老师那毫无怨言的忙碌身影。”同事孙婷婷说。
为了让盲生们能用手触摸到图形,王斌费尽心力研究特殊的应对方法。几何图形、地形地貌图、物理实验示意图等,单单依靠机器打印无法完成,王斌就自己设计模板,用刻印线条的方式划出来再标注盲文。一幅简单的汉字图形,一般情况下只需几分钟画图、几秒钟打印,但在盲校,却需要她付出十几倍甚至百倍的时间。
32年来,从王斌手中送到盲生手里的校内教材有1654册,试卷20672份,校本读物180多册,省资源中心各类教材383册。
南京城的另一头,在与盲校遥遥相对的浦口训练基地里,每天都能听到短跑训练的口号声。帅气的墨镜、个性的短寸,这就是南京盲校体育教师刘剑平,他是王斌老师的爱人,更是盲人运动员口中的“魔鬼教练”。
亚洲青少年残运会T11组100米、200米双料冠军陈燕每当回忆起当年训练的日子,都会热泪盈眶地说:“训练时的刘sir是魔鬼,每天要带着我们在百米跑道上冲刺、训练超过6小时。”
而场下的刘剑平说起爱徒时,更是湿润了眼眶。“其实我也不愿当‘魔鬼教练’,但因为视力上的缺陷,孩子们只能做简单的素质训练。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量,就没有效果。所以,不管他们再怎么喊苦喊累我都不能心软!”
正是靠着这种永不服输的气魄,刘剑平培养的学生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孙新在远南残运会上获4枚金牌,并打破3项大会纪录;北京残奥会上,祁顺获得马拉松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里约残奥会上,沈亚琴获女子4×100米接力金牌。除此之外,学校还陆续给国家队输送了多名“国手”:吴祥、陈燕、陈正雨、许骥萍、郭瑾、蒋兵兵……
常年在浦口训练基地的刘剑平和爱人王斌个把月才能见上一面,但两人却从无怨言。“两人一南一北,一个淹没在嘈杂的打印机声中,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只为盲生打开看世界的眼;一个脚踏在赤红的百米跑道上,竭尽全力,风霜雨雪,只为盲生托起不一样的明天。这是为盲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情深伉俪!”校长唐云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