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 王春花:倾力助西部百姓脱贫致富

2019年09月10日 15:12:28 |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女儿对我说,云南基地总投资起码1亿元,至少10年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如果在品牌运营上投入1亿元,一年后就可以回报你3亿元。我没有说话,带女儿去了云南、广西的种桑养蚕基地,还带她看了几家当地的贫困家庭。当女儿看到当地蚕农通过养蚕卖茧住上新楼房后,她对我说,‘妈妈,我懂你了,你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我,是为了那些贫困的百姓。’这段话的讲述者是江苏华佳集团董事长王春花母女两人你一言、我一句虽朴实无华但听者动容。”

t2

  2001年以来,华佳集团不断“走出去”,先后前往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建设蚕桑种养基地,带去的不仅是智能化、规模化的种桑养蚕技艺,更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把精准扶贫落实到当地产业发展上,让贫困地区百姓真正拥有发展的内生动力,帮助当地数以万计的百姓脱贫致富。

  感觉停不下来

  今年8月22日,由县委书记田艳带队的贵州印江县党政代表团一行26人来到吴江,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考察交流。此次考察有一个重要行程,前往华佳,座谈相关农业产业园的共建情况。

  今年7月29日,吴江、印江和华佳三方在印江签署了共建蚕桑农业产业园的协议。印江蚕桑农业产业园也将成为吴江对口扶贫印江,助力印江实现稳定脱贫的又一力举。同时,该产业园也将成为华佳继四川凉山、广西来宾、云南曲靖之后,又一个在西部地区建设的蚕桑种养基地。

  “感觉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王春花笑言,无论在广西还是云南,华佳的种养基地都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华佳的种养基地

  在四川凉山,华佳通过发放蚕种,带动当地8万多亩的桑田种植。

  在广西来宾的象州,华佳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带动当地20万亩蚕桑种养,农户年收入至少增加3万元,平均增加5万元,最多的养蚕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在云南曲靖,华佳通过3000亩基地建设带动周边25000亩桑园,并以高于市场价5元/斤的价格回收蚕茧,助力茨营镇在2017年脱贫摘帽,2018年又让276户家庭直接脱贫,并带动3100户蚕农脱贫致富,每户每年新增收入1.5万元,通过基地建设,华佳还解决了当地400余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t3

  王春花介绍,以云南基地为例,华佳未建基地时,当地主要以种植烟叶为主,每亩土地收益3000元;2016年,由华佳基地带动的桑田种植,每亩土地收益达6000元,今年,这个数字已达8000—10000元。

  “无心插柳”造就产业扶贫

  蚕桑是吴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有劳动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等特点。作为吴江蚕桑产业的龙头,华佳产业扶贫的“壮举”有那么一点“无心插柳”的意外。

  其实,当初走出去办基地,只是想把传统的丝绸产业做好。”王春花说,种桑养蚕虽已延续千百年,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家庭化、分散化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用工需求。尤其在江南,“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桑园面积逐年缩水,蚕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为此,从1984开始,王春花不得不前往四川、广西、云南等地收购蚕茧。

  但不久之后,王春花就发现,这些地方收购的蚕茧质量也在逐年下降,已达不到企业需求。一方面,华佳是欧洲和国内高质量绸缎面料白厂丝的供应商,为了确保高品质的白厂丝供应,华佳需要质量上乘的蚕茧。另一方面,留住丝绸的根,守住产业发展的血脉,是很多像王春花一样对丝绸有深厚感情的人的心愿。

t4

  “做精一根丝,先得做好一粒茧;而做好一粒茧,首先得种好一片叶。”为了做精做强一根丝,华佳不断将产业链前移。也正是在这个前移的过程中,华佳开创了西南连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更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是一种双赢,是我们做企业的人最想达到的结果。”王春花说。

  产业发展要有扶贫效果,关键在于建立可持续的利益链接模式,在不断的摸索和完善中,华佳的扶贫扶农也形成了三种方式:订单式农业模式,种养一体“返租倒承包”生产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种养分离”生产管理模式。其中,种养一体“返租倒承包”方式,即让有能力的家庭做农场主承包桑田,50亩桑田的年毛收入约20万元。“在云南,有一对夫妻承包了170亩桑田,年毛收入可达100万元。”

  捐资办学扶贫帮困育人才

  除了“走出去”产业扶贫,华佳还通过多种方式资助西部的贫困百姓。“其实,任何人到了那些贫困地方,看到那些贫困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王春花说,2005年,她前往广西来宾象州收购蚕茧,看到的第一个景象就让她惊呆了。那里的孩子上学居然没有教室和桌椅,榕树底下就是他们的教室,大石头小石头就是他们的桌椅。

  “跟苏州的孩子相比,那里的孩子实在太苦了!”此番所见,也让王春华萌生了在当地办学校的想法。她迅速走访当地教育等部门,并捐资近60万元为当地中平镇上坪村建起了华佳民族希望小学,让当地的孩子上学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每到“六一”儿童节前夕,华佳都会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给学校更新办学设备设备,给图书馆新添书籍。

  在四川大凉山,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大山的阻隔,无法正常上学,王春花再次出手,捐资建造了一所学校。2010年,华佳还设立慈善基金会,专门用于扶贫帮困。目前,基金会已累计投入280多万元。

t5

  记者了解到,创办于1969年的华佳,从建厂起每年资助多位困难学生。在2019年资助的学生中,大凉山有12人、印江有3人、新疆有3人,广西还有十几人。

  王春花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同样,丝绸行业、种桑养蚕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要做百年企业,就必须在下一个50年,坚守主业、创新发展,努力育好一群人、种好一片叶、制好一张种、做精一根丝、织好一匹布、做好一件衣。

  据了解,今年底,华佳与西南大学在云南合作创办的丝绸蚕桑学校将要开学,作为一所专门培训蚕桑技术人员的学校,华佳将通过自己努力,让丝绸行业后继有人,让贫困地区的富余劳动力有一技之长,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