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泥巴捏出含200余件作品的“十里红妆”!被博物馆收藏

2019年09月07日 10:23:30 | 来源:都市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泥塑,俗称“彩塑”,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而徐州古代泥塑艺术源远流长。

  1984年,在徐州狮子山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汉兵马俑,都显示出徐州泥塑艺术的精湛和悠久的历史。近年,在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歌舞伎俑群的艺术造型与徐州民间泥塑一脉相承。

  在徐州,有这么一个人,对剪纸、面塑、泥塑都有研究,她就是朱月香。

  朱月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获得淮海经济区首届妇女手工制作创新大赛特等奖,她的泥塑作品“十里红妆”,被浙江省宁海博物馆收藏,她用200余件作品重现了江南旧时嫁女的宏大场面。

  在别人眼里,毫无价值的泥巴在她的手中焕发了生机,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也幻化成一段段历史的纪录片,被世人珍藏。

  朱月香说,与泥土结缘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最本能的热爱。“邳州农村的一草一木,淳朴的乡村生活,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小时候家里穷,舍不得用面练手艺,我就到河边挖红泥练。”

  18岁时,朱月香离开农村来到徐州市区,在一家工厂做工。“当时无法接触面塑、泥塑,实在是太痛苦了,又赶上企业效益不好,我干了一年多就离开了,全身心地捏面人、泥人。”

  年轻时,朱月香捏泥人、面人,是为了出售维持生计,但是微薄的收入让她的生活捉襟见肘,但她咬牙坚持,顶着家庭和经济双重压力,坚守着这一心中所爱。

  “捏这个就得心里有东西,在捏之前要先想好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捏出来的人物才有灵性,不然捏得再好那也只是一堆死泥。”

  湿的泥巴是软的且不易塑造,没有几年的手上功夫,是做不出一件合格的泥塑作品的。

  朱月香说,“这些泥巴都要经过好几道物理工序的处理之后才能用,而且不同的泥巴特性也各不相同,只有掌握了这些泥巴的特性,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泥巴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泥巴软硬程度不同,含沙量也各不相同。而这些泥巴的特性和差别,只有经验丰富的泥塑艺人,才能感觉出其中的细微不同,而这种感觉,全靠泥塑艺人的那双手。

  为了把作品做得更完美,朱月香到全国各地拜访面塑大家、泥塑大师,博采众家之长,让众人眼中不登大雅之堂的物件能够成为艺术品。

  “我的丈夫是专业画家,所以我经常和他一起到全国各地观看展览,这些经历对我捏泥人时,对人体比例、画面构图都有很多帮助,创意也得到了很好提高。”

  那两年,朱月香吸收各种艺术之长,为她的泥塑作品积淀力量。她将钟爱的泥塑作为热爱家乡的一种表达方式,她用刻刀、用竹签刻画着对家乡徐州的记忆,展示家乡徐州的汉文化魅力。

  朱月香把汉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泥塑作品中,她创作的泥塑形色兼备、栩栩如生,生动演绎着许多流传千年的美好故事,具有浓郁的徐州民间生活气息。

  她让徐州的小泥人登上艺术品殿堂,她为徐州博物馆举办古埃及文物特展创作文创产品,让中国古老的泥塑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弘扬了中国文化。

  朱月香说:“我作为非遗传承人,有义务把我所掌握的技艺、文化等内容加以传播,让泥塑艺术得以传承。每到周六周日,都会有喜爱泥塑的孩子们来我这里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朱月香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平凡普通的泥巴王国里,她开启了艺术世界,也为家乡徐州贡献了全部的艺术灵感,终其一生为这座城市的艺术韵味奉献自己的心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