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好刚从公园打完太极回来,每天一小时,雷打不动。”给记者开门的方守健还穿着打拳时的衣服,精神状态很好,并不像之前“传说中”的身体不好。但是他说,确实是动过三次手术的。方守健告诉记者,自从原单位倒闭后,他就因为身体原因休息在家,前后做过三次胆囊手术,从那以后开始学习太极,业余时间都用来打拳、下棋,正式退休后还加上了旅游,现在自己的生活很美满。
方守健打太极拳,已经成了五星公园“一景”
小学三年级为了照顾弟妹,不得不休学在家
方守健出生在上海,三岁时父亲因工作调动来到常州,他便跟随父亲来到了常州生活。虽然一家六口人都依靠父亲一人的收入生活,但家庭圆满至少给了方守健比较安逸的童年。直到他读三年级时,母亲的突然离世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方守健在家排行老二,母亲去世后,哥哥跟随父亲一同上班养家,他便只能被迫暂停学业在家照顾弟妹。“母亲去世时最小的妹妹仅11个月大,在送了半年托儿所后,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只能我不上学,在家给弟弟妹妹做饭。”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方守健才得以重回校园再读三年级。
初一插队到射阳,夏耕秋收一干就是七年
方守健刚上初一时,便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学业中断,被安排到射阳的新洋农场插队。“还记得那时去农场是坐船,当然可不是现在的邮轮,是运煤的货船。”货舱打扫干净,铺上稻草,上面盖上层油布,大家一个挨着一个坐好,一艘船能塞下一百多人。“从常州到射阳整整开了两天两夜,到达农场的时候,船舱里的气味已经很重了,又臭又闷,让人窒息。”
和方守健(四排右三)一起到新洋农场插队的知青们,现在隔两年就会聚一下。
来到农场后,每天主要任务就是种田、修路、开河,而这对于从城里来的方守健都是新鲜事。年轻力壮的他,总觉得那会儿有用不完的劲儿。“我学东西本来就快,关键是愿意干,还记得当时开河,每人每天要挖三四立方米的泥,我每天总是最快完成的。”虽说方守健不怕干活,但令他苦恼的是,每天超负荷劳动过后,却吃不饱饭。“当时我们一个月有38斤口粮,说起来好像也不少了,但我们从早到晚都是体力活动,小伙子一顿都能吃一斤饭。”
上调回城当了名锻工,从此与铁打上交道
插队七年后,方守健上调至当时位于新闸的苏南煤炭机械厂,成了一名锻工。跟着师傅学了半年,他就能独自一人干活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夏天在车间打铁的日子。锻造车间常年温度保持在50℃以上,夏天工作时还得穿着厚厚的长袖帆布工作服,每天上班就像在桑拿房里做负重训练。“我那时打件,一个人能搬动150公斤重的铁块和铁钳,操作560公斤的大型空气锤,打出的成品误差可以达到只有一两厘米。”方守健当锻工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用废料在65公斤的空气锤上自己试验,他能做到最小误差精确到毫米,“我做这些就像人家搭积木一样。是自己喜欢,并不完全当成是工作和任务。”
来到锻工岗位一年,方守健就考到了锻工操作证,当上了班长。那时二十多人的锻工班也只有4人有这个证书。
1984年,方守健调到了供应科当了一名钢材保管员。初到钢材库的时候,看着满地散乱堆放的废料和好料,方守健内心是崩溃的。“我从小就喜欢干净,东西放置要有条理,所以初看到仓库时,根本下不去脚。”于是,方守健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将8亩大的露天钢材库整理成了“江苏煤炭系统先进仓库”。
入党申请书,递交前认真修改了三次
工作出色,思想也要进步。1983年,方守健入党了。“我当时还是锻工班班长,领导看我工作积极,每年都是红旗标兵,所以提出想发展我当党员。”但是方守健有个略微自卑的地方,就是自己实质上只读到了小学,文化程度不高。为此,他的入党申请书,自己写完后,前前后后找人请教,反复修改了三遍才交到组织。
“我们那时入党要往上查三代亲属关系,还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单位的表现,之前插队时在农场的表现……当时还专门有人去了新洋农场调查情况,入党的条件是很苛刻的,但凡一条不符合就当不成党员。”方守健所在的锻造车间有一百多人,是一个党支部,每年发展党员的名额只有一两个,有时甚至都没有,所以对方守健来说,当时能入党是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和涨工资一样开心。
如今,身为党员的方守健还是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的活动。“我们支部有个4人的党员巡逻队,每天在小区里巡逻一次,做好记录,一人一个月轮流的,我八月刚结束,日志刚交掉。”
天天打拳一小时,成了五星公园“一景”
2003年,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方守健因此歇了下来。当时他得了胆结石,身体情况很差,瘦得只有九十几斤。于是,方守健放弃继续工作的念头,转头把精力都放到了强身健体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赚再多的钱也没用。”
方守健找了个师傅开始学习打太极。自从2005年搬到都市桃源小区后,便坚持每天早晨走到五星公园打一个小时太极拳,无论刮风下雨都不间断。慢慢地,方守健打太极拳,成了五星公园“一景”,常有游人在此围观。
“除了出去旅游不打,其余时间雷打不动都会打拳,下雨天就在亭子里打。因为常年在这边打拳,有时还会碰上主动上来交流学习的,会拍了视频回家说要回家照着学。”说这话时,方守健很自得。
除了打拳,方守健还有个从小就有的爱好,就是下象棋。他的象棋是跟着父亲学的,从前无论是在农场,还是在厂里,凡是熟悉方守健的都知道他是个棋迷,平时看电视最喜欢看的也是象棋残局破解。“我以前在厂里工作时,还代表厂里出去比过赛,还拿过区里三等奖,在同事里水平还算厉害的。这两年一只眼睛不大好了,所以象棋就放下了。”
周游祖国,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到了33个
上世纪90年代末,方守健(后排中间)在河南小浪底出差时的留影。
退休后,方守健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出门旅游,到目前为止,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除了西藏,其余地方他均有涉足。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山西。2000年左右,因为工作关系,方守健每个月都要到山西出差,去的最多的是太原和长治。以前去太原乘火车要33个小时,现在高铁8个多小时就能到。“以前去长治的路都是石子路,车开过去根本看不清窗外的景象,白衬衫穿一天领子就黑了。但我前两年去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不仅马路宽敞了,空气也好了很多,路上的运煤车都是封闭式的,也没有以前那种边开边掉煤渣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