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帮我们讨回工资,辛苦了!”近日,在仪征当地的某连锁母婴用品店内,46名打工者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拿到与公司拖欠工资等价的商品。至此,长达半年的讨薪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46名劳动者走上讨薪路
这些打工者长期在该连锁母婴用品店打工。两年前开始,公司陆续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状况,共计欠薪达41万元。半年前,他们走上了讨薪之路,先后走访了公安、劳动等部门。
接手这起案件后,仪征法院执行局法官王元山第一时间召集其他法官组成合议庭,对系列案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申请人都是上海某公司经营的母婴用品连锁店员工,这是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系列申请强制执行案件,个人最高欠薪金额达1万多元。”为了更快掌握被执行人的真实经营状况与财产情况,法官们赶赴上海,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法定代表人住所进行调查,得知被执行人公司近一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法定代表人的住所也大门紧闭,明显长期无人居住。被执行人公司银行账户也仅有1万元余额。
将现有商品以物抵债
“大伙可等不起,41万元工资总要想办法追回。”从上海返程后,王元山又迅速组织干警查封了被执行人的8家门店。“如果将现有商品以物抵债给申请人,也易于实现商品到货币的兑换。”王元山与申请人沟通后得知,他们有一定量的消费回头客,采用以物抵债的方式,也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按照常规启动拍卖程序,不但耗时长,而且无法保证在商品保质期内拍卖完毕,反而得不偿失。”王元山耐心将自己的分析一一讲述给申请人。经过权衡,46名申请人一致同意法官的执行方案,即核算成本价、以库存商品折抵工资。
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被执行人公司也派人到现场进行配合。5天时间内,仪征法院出动了10名执行干警,对数万件商品进行搬运、造册登记,执行干警各司其职,忙中有序。近日,46名打工者顺利拿到了和自己工资等价的商品,他们纷纷向法官表示感谢。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