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20多年创作300余首诗 记录扬州城变迁发展史

2019年08月30日 20:23:35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逢年过节,成老就会给我们送来他的作品,写得还真不错。”30日上午,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工作人员从居民成积善老人手中,接过一首赞美社区建设的诗词,并摆放在活动室供大家分享阅读。

  今年83岁的成老,退休之后热爱学习,钟情写诗,20多年时间,他用300多首诗词谱写了扬州快速发展史。

  ◆学海无涯,“勤”为舟

  30日清晨6点30分,83岁的成积善老人左手拎菜篮、右手托广播,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历程。

  在旌忠寺社区,成老学习的劲头,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走进赞化巷,满头银发的成老正坐在客厅,聚精会神地使用平板电脑翻看新闻,身边摆放着纸和笔,时不时地将他认为重要的新闻抄写下来。

  在邻居看来,成老很“时髦”,电子产品样样精通。

  “子女淘汰下来的电脑、iPad、手机,都被我们拿过来,平时看新闻,很方便。”成老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子女简单教学下,他和老伴很快学会了使用电子产品,每天都会拿出来看新闻、学政治。

  10:00-11:00,读报纸、看平板电脑;14:30-15:30,练书法;19:00-19:30,打开电视,看新闻……虽然没有落到纸上,但在成老心中,每天学习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固定时间,何时该干啥,他早已养成了习惯。

  ◆城市发展,“喜”为证

  知识的积淀,用“诗情画意”体现出来。

  成积善老人祖籍泰兴,当过中学化学教师、干过部队文化教员、做过办公室主任,理科出生,心中却始终拥有一个“诗人梦”。

  “退休之后,终于有时间拾起这个兴趣爱好了。”成老咧嘴笑道,迈入晚年生活,他既不爱好打牌,也不爱好喝酒抽烟,他选择用“写诗”来记录幸福生活,反映扬州的美好变化。

  “瓦格轩,紫藤绕,碧竹瘦,古刹钟声悠悠,大雄殿依旧……仁丰怀今昔,老夫忘乡愁。”成老从抽屉里拿出两本手写的诗词本,上面记录了20多年来为扬州写下的300多首诗词,《水调歌头·邀君古巷游》是成老的开篇之作,描述了仁丰里古巷的优美,令他忘却了“乡愁”。

  瘦西湖、个园、荷园、润扬大桥、大街小巷,凡是扬州的点滴变化,都会成为成老笔下的题材。

  成老写诗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看新闻了解扬州变化、赴现场感受点滴细节、回家中妙笔生花。打开其中一本诗词本,随手翻开一页,成老于2002年写的一首名为《蝶恋花》的格律诗,完美地展现了扬州清水活水工程。

  “桃花柳絮争相吐,邵伯湖水欢唱瘦西湖……”这首诗的下方还进行了备注,“2002年4月中旬,扬州市迈入近几年活水工程,汤汪污水处理工程以及五条主干道拓宽改造已落成。”

  成老坦言,虽然他是写诗“门外汉”,但他亲眼目睹扬州的快速发展,内心无比自豪。

  ◆优良家风,“巧”传承

  成老爱学习、老伴爱舞剑,子女们常常笑道,“老两口是家中的‘文武状元’”。

  成老与老伴育有两女一儿,他们平时独自居住,每逢周六,子女们会陆续回家,陪二老谈谈心、聊聊天。

  “成老的家庭,是我们社区模范家庭,子女孝顺,家风优良。”旌忠寺社区工作人员评价道。

  在成老书房里的一个书架上,摆放着一封2014年他写给孙子的家书。当时孙子刚离家,迈入大学,为了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成人、成才的角度,成老写下了一首名为《满江红·惜青春》的诗词家书。

  “风华正茂,莫把那青春丢失;切不可言不由衷,信乱述;谨言慎行求学问,虚度年轮终天迹;且不如,寒窗几年苦,争朝夕,多求索,少电玩,手勤奋,多练笔……”

  这封言简意赅却不失风趣的家书,给了孙子在求学路上正确的引导,孩子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如今成了为社会贡献的栋梁之才。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