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蓝火计划”首次走进徐州,将科技创新的火种播向彭城大地。
7月23日至8月21日,来自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25所高校的45名博士组成“2019年徐州蓝火博士工作团”,深入我市30多家企业一线,服务地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高校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

“蓝火计划”
“蓝火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及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高校赴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系列行动。蓝火博士工作团主要利用暑期时间,组织高校博士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合作研究和相关技术服务。
今年是“蓝火计划”第一次走进徐州,来徐团员的数量就位居全国首位,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徐州的关心和重视。入驻企业期间,45名博士团成员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企业科技攻关、科研思路拓展、校企人员交流、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但我实现了由科研到实践、由理论到应用的身份转变,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南大学博士吴鸿帅在入驻天意药业期间,参与了新型药物可溶性粉剂的研发,并提出生产工艺优化方案一个,他深有感慨地说,此次驻点服务深刻感受到实验室与生产企业的不同,也认识到了自身潜在的进步空间。
学以致用,产学融合,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与吴鸿帅博士一样,博士团成员们在各自入驻的企业贡献聪明才智,取得了丰硕成果:陈志博士利用自身知识,帮助大风歌酒业公司研究改进浓香型白酒乳酸乙酯偏高的情况;邓康宇博士入驻信尔胜机械公司后,完成了离心压缩机的画图和研发工作;鲁军阳博士担任绿湾农业公司农技指导,负责优异西瓜砧木本地化筛选工作;张坤博士参与振宁建材公司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
博士团团长李海波博士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徐州蓝火博士团共计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需求22项,协助解决技术难题35个,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17个,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讲座8场,自主或协助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4项,撰写调研报告17篇,参与编制企业科技计划或申请专利8项……蓝色和火焰、科技和动力,在徐州这座宜居之城、发展之城、魅力之城开出了炫美花朵、结出了绚丽果实。
8月21日,2019徐州蓝火博士工作团正式毕团。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45位博士在徐州完成了一次技术与文化的美丽邂逅,经历了一次难得且珍贵的驻企实践。大家纷纷表示,不会忘记徐州这个曾经的“人生驿站”,今后会经常关注徐州,为徐州的每一点变化而高兴、为徐州的每一步发展而欢呼;也会常回徐州走走看看,向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积极宣传推介徐州,帮助徐州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人才汇聚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