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乡村 李建 摄
花海 李建 摄
红光村内民营经济发达,拥有工业企业70余家,年产值近2亿元,生产的汽车零配件产品远销国内外。红光村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了省级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土地股份合作社办公及仓储用房及配套工程,先后引进了天鹅绒紫薇产业基地、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树基地、草坪种植基地等现代高效观光农业企业10余家;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江苏超力生态园便坐落于该村。
文化墙 徐霖 摄
归来 陶春 摄
近年来,红光村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全村范围内主要道路的亮化、绿化、硬化,修建了健身广场并配备了相应的健身器械,并在四个自然村建成了日处理量50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017年,又投入1000余万元在鸾集翔自然村建设了镇江市美丽宜居村庄项目,改造后的鸾集翔自然村,形成了由中心广场、河塘月色、健身广场、滨水栈道、鸾集游园和养生庭院6大板块组成的景观效果。
家训传后人 陶春 摄
邻里情 徐霖 摄
在村庄建设中,红光人认识到,不仅要抓好生态环境,更重要是要抓好村民文明。作为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单位,全村上下集思广益,积极建设了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推进村“文明银行”建设,每户开设账户,每月评比积分,通过考核奖惩来引导村民自觉树立文明新风尚。红光村以家风家训馆、乡贤工作室、党员微家、文化微家、生态微家等载体为依托,通过组织刻纸课堂、书法小课堂、文体活动等方式把村民从牌桌、酒桌边吸引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让村民在日常活动中实现移风易俗。
村中民企 徐霖 摄
小桥流水 陶春 摄
近年来,红光村“两委”一班人,务实创新、励精图治,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面貌。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50万元。在村慈善工作站建设过程中,仅仅七天的时间,村民就自发捐款90余万元,募集到的所有善款,全部用于救助村内困难群众。今天,走进红光村,家家户户的庭院种满果树花卉,整个村庄处处绿意盎然;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呈现出一幅“鸾凤集翔地,山水悠然乡”的田园画卷。
洗 陶春 摄
祖孙乐 陶春 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光的村庄建设将与改善民生的步伐齐头并进,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合拍相应,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新征程中谱写一曲壮丽的华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