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今年新建近200个农村集中居住点 在家门口就业更方便啦

2019年08月17日 21:15:2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这几天,记者冒着炎热走访盐城市农村住房改善集中居住点,新建成的一幢幢两层小楼鳞次栉比,一个个婉约精致的江南水乡风格小区令人耳目一新。据悉,截止目前,该市已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4.4万户,托底解决4576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今年新开工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197个,且靠近农业和工业园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阜宁县是盐城市最早启动农房改善工作的县份。2016年6月23日,阜宁等县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22个村庄受损严重。风灾过后,当地政府反思导致重大伤亡的原因,除了风力大,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的住房质量较差。风灾是灾难,同时也是一个契机,痛定思痛,当地政府在全力进行灾后重建的同时,也启动了彻底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康居工程”。该县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资金30亿元,全面改造农村危旧房屋,同步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从2016年8月至今,全县共拆除危旧房4万多户,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86个。

  阜宁县沟墩镇条岗村的临城新村,依傍204国道,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崭新的别墅区,令过往行人眼前一亮。住在7栋103室的顾允猛对小区的选址、环境都赞不绝口。“140个平方,楼上两个大房间、两个小房间,楼下有一个大房间、有客厅,还有一个汽车库。厨房、洗浴间都有,楼上楼下都有卫生间。”老顾高兴地拉着记者参观。“与以前住平房相比,生活上是太方便了!”老顾告诉记者,去掉拆迁旧房补偿、宅基地退出的补偿以及政府的补贴,住上这样的新房自己只花了3.2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戴艮介绍,小区里共有186户,目前95%的群众已入住。周围都是农田,小区一侧另辟出20亩地种植蔬菜,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要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工作才好推进。”建湖县庆丰镇董徐村工会主席陆风广感慨地说。去年初,村里宣传上级政府关于农房改造的政策精神,一些群众半信半疑,处于观望之中。现在,看到集中居住区近百户别具一格的双层别墅拔地而起,干净的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停车场、菜地、晒场、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 平房户纷纷报名,要求列入第二批住房改善计划。陆风广介绍,小区后面不远就是镇工业园区,集中居住区的村民不论是种田,还是到工厂上班都非常方便快捷。

  在推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盐城市注重挖掘打造鲜明特色。建湖县恒济镇恒东村是该市农房改善“十镇百村”示范村,村集中居住点是在原北潘庄基础上进行拆除新建的,配套建设了道路、绿化、亮水、给排水、污水管网、电力、通信、网络、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记者注意到,在小区里有弯弯的河道从楼宇间穿过,一幢幢粉墙黛瓦的二层小楼依河而建,让人感觉到江南水乡枕河人家的韵味。恒济是著名的水乡,盛产螃蟹、莲藕、鱼类等,在规划恒东村集中居住点时保留了原来的周边四条河、中间的两条河。接受采访的恒济镇镇长周华说,“148户村民居住在垂柳依依、绿水环绕的水乡环境中,保留了村子原来的河居风貌,提升了小区环境档次,这样的小区富有特色,住得舒适,能留住乡味,锁住乡愁。”同时,村里的低保户、特困人员都能免费住上设施齐全的新房。

  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是以烈士丁佳富名字命名的。记者在村里看到,作为区重点农房改造项目的佳富村集中居住区的数百栋双层联排房屋正在建设之中,大冈镇副镇长任浩说,集中居住区是由上海一家公司设计的,使用白墙黛瓦、小窗套、小飞檐和红宅门等农村建筑传统元素。目前,小区里已建起了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广场、超市等配套设施。小区对面有4000多亩的果园,群众入住后,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任浩介绍,房屋建成后,镇上将在每户房顶上安装30平方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样住户用电不花钱,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并入电网,每年每户预计有2000元的收入。

  在盐城市前不久召开的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推进会议上,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住上美观舒适的好房子、有完善的公共配套和较好的就业发展空间,是许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农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中,要按照农民生活习惯和生产需要,建设适合群众居住的房子。规模要合适,做到留得住、管得好。留得住,就是要靠近田、贴近厂,群众生产生活方便。管得好,就是尽量不跨行政村,便于村级基层组织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另外,质量有保障,把好建材质量关,鼓励农民参与监督管理。同时,及早谋划物业管理、小区绿化、河道整治、垃圾清运等工作,确保农民搬得进、住得好、能致富。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市中心站/沈春良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