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86岁抗美援朝老兵,体内至今还留存着弹片……

2019年08月17日 10:24:45 | 来源:无线睢宁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党的十九大召开,让全国人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光明的前途,我参加过抗美援朝,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了国家作为坚强后盾,中国人说话才硬气。”这是付荣田最常挂嘴边的话。

  睢河街道老兵付荣田今年86岁,已是耄耋之年,虽然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心态更是非常乐观。付老说他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祖国如此繁荣昌盛,那些年经历的艰苦岁月都值得了;那些在保家卫国中牺牲的战友也会欣慰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国民党二十九军在长城古北口与日军激战的那一年,付老出生在睢宁县梁集乡傅楼村一个穷困潦倒的贫农家庭。衣不能遮体,食不能裹腹,付荣田这样形容他的童年生活。1949年是付荣田束发之年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年,饱受“饥渴折磨”的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他的“及时雨”。历经10余年战争的新中国百废待新,可就在这时,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援助朝鲜人民,建立国家安全屏障,中央向全国热血青年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950年怀着满腔报国热情的付荣田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时刻待命。1951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付荣田,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战争确实是残酷的。付老说,尽管入朝前已经写好未注明归期的家信,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准备,可大家对此都不以为意,认为那些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可当他们部队刚到鸭绿江边,就遭遇到了美国飞机的狂轰乱炸时,年仅18岁的他很是害怕和恐惶,但很快,他听到了战友们高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军歌让他恢复了斗志,冒着枪林弹雨渡过了鸭绿江。付老所在的部队是中线部队,在河口(即辽宁省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他们的部队东侧是25军,一路辗转战斗,他所在的部队在沙里院休整。进入沙里院不久,美军一支由24架飞机组成的轰炸机群,又开始对沙里院进行狂轰乱炸。这次战斗中付老和战友们用长枪短炮打下了美军四架飞机,其他飞机慌乱逃窜。聊到这,老人显得有些兴奋,语调上扬,高举手臂。不过也是在那次战斗中,付老失去了他的左手中指,腰部腿部都被弹片击中,至今体内仍有弹片残留,行动不便,每到阴天下雨,腰部腿部就会酸疼。

  随后,付老被编入后勤三分部十二大站三连,从事后勤保障工作,但美军的轰炸从无休止,说着说着付老的眼眶又湿润了起来,我递过纸巾,老人问我,你知道马洞大桥吗?我摇摇头,他说,我也记不起它是哪条河上的桥了,但是我记得美军轰炸过后,那里是一片火海,鲜血横流。那次轰炸中在修桥的部队,全体牺牲。惨啊!付老突然间情绪激动的喊了一声,我多次死里逃生,虽然身负重伤,但是还能活着,真好!

  “美国人也是,被我们打怕了,双方就停火,在三八线谈判。战争也是边打边谈。我在朝鲜呆了大概三年左右。54年战争就结束了,我们就回来了。我们睢宁县我认识的一共回来25人,还记得走的时候,横能成排,竖能成列。归国后,见到老母亲时是无比高兴的,但在归途中看着身边的物是人非,想起那些36万同往而未能同归的战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愧疚。”说到这,付老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付老说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武开里,呆的最长的地方是沙里院。在沙里院经历了无数次轰炸,我对这个地方既爱又恨。爱他是因为我和我的战友在这里并肩战斗过,恨他是因为.......付老突然间停了下来,头低了下来,那成片成片的坟地啊,在他梦里挥不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带着“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纪念章”等参战荣誉,1954年付老退伍回家。60多年来,他绝口不提自己当年在抗美援朝的戎马岁月,而是默默地在乡野农村辛勤耕耘,随时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家国情怀熏陶和影响着身边的村民。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付老主动为国分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担任睢河街道傅楼大队队长,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兴修水利,构筑路桥。八十年代为实现村集体收入增长目标,他带领村民种植苹果树,为更好提高产量、培育出优质的果实,他吃住在果树林,几乎每天都步行十多里路去请农技专家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最坚强的后盾。同时,他还尽其所能,赡养十多名五保户,为这些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多次带领集体获得县、市两级“劳动模范”表彰。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度过了他4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说,这段岁月虽然艰苦,但是日子是越过越好,一直是有盼头的,有生之年能见到祖国如此繁荣昌盛,他很幸福。

  付荣田老人膝下有两个儿子,成人后都跟随父亲脚步在部队中埋头苦干、踏实奉献,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祖国和美好山河。其长子扎根西北,默默奉献,在西北某核试验基地长期工作,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守卫祖国秘密战线,因长期在核辐射环境下工作导致身体残疾,后转业回乡。次子入伍十五年,在部队中兢兢业业,守护着无数个美好的日夜,在部队训练中多次负伤,导致身体状况不佳,后转业到粮管所工作。

  付老说,退伍后,他享受抗美援朝7级残废军人补助,现在每月1800元的残废金,让他的晚年生活很有保障,过年过节领到都来看望他,没有忘记他,他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最让他感动和珍惜的是,2017年县武装部配发给他的军装,虽然说这是一件没有领花没有肩章的普通军装,但付老视若珍宝,一直舍不得穿,整齐的叠放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他说,已经和院长交代好了,他死后要穿着这身军装去火化,带着这身军装走,如果真有来生,他还要做一名军人。

  付老还有一件宝贝,也是最让他骄傲的荣誉,共产党员家庭户荣誉牌,他说这是党对他的认可,是他一辈子最自豪的事情,也是时刻提醒他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警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作为一名老兵,永远都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愿意将余下的生命奉献在宣传红色基因、传承革命薪火上,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付老讲话平缓有力,从容不迫,目光里闪烁着自信和坚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