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师父的酒坛子有“真身”?这些彩陶“组团”来六朝博物馆了

2019年08月16日 21:36:45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 月 16 日,"丝绸之路青海道——西宁遗珍"展览来到六朝博物馆,146 件西宁市珍贵文物为南京的文博爱好者们揭开了青海地区的神秘面纱。不少观众来到展厅,发现有些展品很眼熟,这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总是抱在手上的酒坛子吗?

  没错!太乙真人酒坛子的"真身"——马家窑彩陶也随这次展览来南京了!而且,这些国宝还是"组团"前来,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马家窑彩陶,让观众们看得直呼过瘾。

  神秘!这些彩陶图案至今未被"解码"

  5700 多年前,青海地区诞生了马家窑文化。而马家窑文化中,最著名的就是彩陶。

  一走进展厅,仿佛就进入了几千年前神秘古老的西宁。大厅内的灯光较暗,一件件彩陶在蓝色展布的衬托下,显得庄重古朴,仿佛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一肚子故事,却沉默不语。

  展柜里,有几件彩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中有一件彩陶盆,本身是土黄色,上面有黑色花纹,保存得非常完整。为什么说它神秘呢?因为它的花纹谁也看不懂:有尖细的三角形,有细细的线,还有像鱼卵似的黑点 ……

  △神秘图案彩陶盆

  "这是一种抽象的纹饰,它代表着什么我们也不能确定。但它可是一件国宝级的宝贝,首先因为它保存完好,其次,和它同时同地出土的,还有一件在彩陶史和美术史上都很重要的陶器——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不过这件宝贝如今在国家博物馆里呢。"西宁市博物馆馆长张清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两件宝贝都是 1973 年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它们俩分别代表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两种风格。舞蹈纹彩陶盆写实而夸张,几个舞者手拉着手,翩翩起舞,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而这次展览中的彩陶盆抽象而神秘,隐藏着上古人的智慧,他们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个秘密,至今还没有"谜底"。

  史前时期,你爱的蛙蛙就被玩出了"高级感"

  曾经,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风靡了全世界。在动物界,青蛙的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你以为这是蛙蛙第一次变身"国民爱豆",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在 5000 年前的青海地区,青蛙就已经是万众瞩目的图腾了。在马家窑文化的早期,当地人会把青蛙画在陶器上。最开始的青蛙图案栩栩如生,圆滚滚的身子,滴溜溜的眼珠,还有细细的四肢,一个都不能少。

  △蛙纹彩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蛙纹走起了"极简风",越变越抽象。本次展览就展出了三件蛙纹彩陶,一件比一件难懂。第一件陶罐上会用圆圈代表蛙头,线条代表躯干和四肢,然而最后一件陶罐上全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再也看不出任何青蛙的影子。

  △四大圆圈纹彩陶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彩陶的花纹和蛙纹有密切关系。它是一件双耳砂陶罐,全身用红、黑两种色彩绘制而成。只见罐身由四个大圆围成一圈,每个大圆中又画着三个黑色小圈,圈内填充着各种几何纹饰。它的名字叫"四大圆圈纹",很多研究者认为,四大圆圈纹与蛙纹的演变形成有很密切的关系。"可惜它过于抽象,我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内涵。"

  史前时期的人民为啥这么喜欢画青蛙?"其实,青蛙是当时原始人民信仰的图腾,因为青蛙生殖能力强,可以保佑他们的部族生生不息。"张清民说。

  埋藏数千年,为啥还能保存完好?多亏了当地的黄土

  这次展览中各式各样的彩陶,让观众们大开眼界。"没想到几千年前的彩陶居然这么潮,要是能在家放一个这样的彩陶,那真是秒杀一切装饰品。"有人感叹。

  这么精美的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它们也会有流水线生产吗?"彩陶中重复的图案不多,因为那时不像现在有机械生产,它们每一件都是一个人思想的体现。"张清民介绍,"那时没有制作陶器的机器,怎么办呢?他们就把陶土搓成一条一条,就像兰州的拉面一样,然后一点一点垒上去,最后用手把表面抹平。"

  "那他们用的陶土是特制的吗?"有人好奇。"不仅不是特制的,而且就是最普通的黄土做成的。"张清民说,土和面一样,越揉越劲道,这些陶土都是古人对黄土千锤百打后黏在一起的。

  青海地区的黄土对陶器的贡献可不止这些,在保存陶器方面,也多亏了这些黄土。张清民说,这些陶器文物在土地里埋了四五千年,却能很好地保存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气候干燥,而且土质不吸水。"我们的土质属于湿陷性黄土,遇水它下沉,干旱它浮土,因此它不吸水,所以这些文物就很干燥,因而能完好保存下来。"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