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永不褪色!首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揭晓

2019年08月16日 07:48: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他们不忘初心,永葆本色,退伍不褪色,满腔热情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是全省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曾经是“最可爱的人”,如今是“最美的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江苏退役军人的良好形象。

  8月15日,江苏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举行发布仪式,向社会公布首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名单。王爱东、卢干景、仲跻和、吴成、张凯、陈德风、居上、俞晓冬、施文进、梅鹤康等10人当选首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王丹等22人获得提名。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救援尖兵——王爱东

  王爱东,男,1958年10月出生,1974年11月入伍,1982年11月退役,宿迁市宿豫区委政法委副主任科员退休。

  他始终保持军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和奉献精神,积极倡导“人遇危难需要帮,社会需要热心肠,即使是只萤火虫,也要释放正能量”。针对古黄河经常发生落水意外、很多人安全意识淡薄,他毅然创建“救助生命、维护治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引领新风、传承美德”为己任的义务救援队。11年来,通过日夜坚守行动,带动1.3万多人加入志愿者,参与紧急救援355多次,成功救助130条生命,协助破案46起、抓获违法分子37名。为守护群众安全,受过伤、流过血、住过院、四次被抢救,最重一次,抢救了四个半小时才苏醒过来。

  他发起的“生命守护行动”成为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项目”,先后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共产党员、江苏好人、十佳检察官、双十佳诚信个人称号。

  巧解心结——卢干景

  卢干景,男,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0月入伍,2000年10月退役,现为连云港市赣榆区司法局正科职干部。

  卢干景在祖国大西北服役19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将法、理、情运用到具体调解实践里,成功调解纠纷1500余起。他创新摸索总结出“五有调解法”,创新性推出《访调、公调、检调、诉调对接操作规程》、访调对接“六联动”、多元融合调处等方法和机制,推动形成覆盖全区的“369+”合纵连横的立体调解模式。每遇重大纠纷,他总是冲在调解办案最前方,为维护社会和谐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人民调解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号手英姿——仲跻和

  仲跻和,男,1959年6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12月退役,现为江苏海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1987年他进入海安县壮志橡胶厂,带领企业改制,与外商合资,把家乡企业办成集团股份公司。如今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0多亿元、员工500人、专利20多项、年销售20亿元、利税9000多万元的集团股份企业,被评为“江苏省双拥模范单位”“江苏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示范点”“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仲跻和具有浓厚的军旅情节。2002年,他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到海门海防三团军训,看到几十名战士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电视。第二天,他花费1万多元买来4台彩电送到部队。2005年,海安县双拥办安排海迅集团与武警海安中队结对共建,他每年春节、八一节都要去慰问,累计慰问金额达到60多万元;他自发多次慰问武警南通支队、海安消防大队、海安县人武部,累计慰问金额达到40多万元;他还慰问海安县伤残军人、“一助一”抗复军人……至今,他累计拥军总金额达120多万元。他将军号摆在办公桌很显眼的位置,他说:“当我松懈的时候就想着它,困难再多也无所谓。”

  他本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苏省劳动楷模”“南通市光彩事业先进个人”“南通市爱国拥军模范个人”等。

  播火铸魂——吴成

  吴成,男,1929年1月出生,1944年10月加入新四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负伤截去右下臂,1953年3月退役。现为江苏省荣军医院离休干部。

  吴成秉持着“为了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信念,从1952年起开始了革命传统教育生涯。67年来,他共被100多所大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向青少年赠送书籍1000余册,义务作传统报告近7000场,听众500余万人次。从2003年自费4万余元在自家阁楼上创办“家庭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到2014年阵地搬迁扩容后建成“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他始终坚持亲自去革命老区收集整理革命文物、史料,免费供青少年参观学习。他耗费大半生的心力和积蓄,只为将红色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多年来累计投入传统教育的资金已超过30万元。他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全国先进老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优抚对象”等100多项荣誉及称号。

(从左往右为 王爱东 吴成)

  一诺千金——张凯

  张凯,男,1961年7月出生,1979年11月入伍,2009年3月退役,现为苏州市相城区纪委区监委副处级干部。

  1984年7月,张凯从南京步校毕业,刚分配到部队,便赴老山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成为六级伤残军人。30多年来,他和妻子先后资助伤残战友王斌等困难家属3人、困难战友11人,帮助解决生活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维权、住房翻建改建等方面的困难80多件。从2004年起,张凯每年资助2名优抚对象困难家庭学生,2013年起增加到5名,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他动员一些企业主参与助学工作,结对资助优抚对象困难家庭学生36人次,累计资助现金28万元。2014年,张凯发起成立“相城区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个人率先捐出17万元,其中7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10万元作为“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的启动资金,此后每年都将自己的几万元残疾军人抚恤金捐给基金。在他的带动下,这一基金捐赠额已达到百万元。张凯先后荣获苏州市、江苏省、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以及“江苏省文明家庭”“江苏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左往右依次为:俞晓冬仲跻和 卢干景 张凯)

  巧手匠心——陈德风

  陈德风,男,1964年2月出生,1982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退役,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苏逸电缆部主管。

  陈德风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30年扎根在地下电缆管道领域,从“门外汉”蜕变为行业领军人物,获得15项国家级创新成果、29项国家专利,节约工程成本1500万元、抢修成本2500万元。他攻关众多专业难题,填补电缆工具技术空白,推进电缆专业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他率先推进城市地下电缆隧道建设,又主动对接建设集水电气一体的城市综合管廊,为城市节约廊道资源近10亿元,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他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两次)、“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好市民”等荣誉称号。

  侠骨柔情——居上

  居上,男,1964年7月出生,1982年10月入伍,1986年1月退役,现为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禁毒大队一级警长。

  1991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居上退伍不褪色,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全心全意服务辖区百姓、无私无畏严打违法犯罪,甘做公安“老黄牛”。仅2017年以来,他先后主办或参与侦破毒品案件300余起,其中部、省督办案件5起,抓获涉毒人员400余名。在2014年抓捕一名公安部督办武装贩毒大案主犯时,年逾5旬的居上面对毒贩的乌黑枪口,第一个冲上去,毫无惧色、机智顽强,空手夺枪、制服毒犯。该案缴获冰毒2.45公斤,制式手枪一支,子弹三发。

  面对毒贩的乌黑枪口,年逾5旬的他第一个冲上去,空手夺枪、制服毒犯。他与涉毒人员“交朋友”,帮助他们重获新生。曾接受他帮扶的一位“朋友”特地来到仪式现场,告诉他自己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只能用一句“谢谢”代替千言万语。

  至爱真“琴”——俞晓冬

  俞晓冬,女,1960年1月出生,1982年2月入伍到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2016年12月退休,现为南京市玄武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退休干部。

  多年来,她一直扎根大山,成立“山娃娃古筝班”,将古筝艺术“种进”闭塞大山里的小学,用自己的才艺回馈老区人民。为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她自筹资金20多万,无偿施教,考虑到不能与孩子们的课时冲突,她总是利用音乐课、课余和周末时间“传经送宝”。上千个日夜的风雨兼程、朝夕相处,她既授琴艺又教生活,培养出一批批通过全国器乐水平十级考试的山娃娃;慈母般的关爱、呵护,让她成为山娃娃们信任和尊敬的“古筝妈妈”。在这次发布仪式上,他们紧紧相拥,用琴声倾诉思念,也感染了满场观众。

(俞晓冬在发布仪式上表演)

  潮头勇立——施文进

  施文进,男,1961年8月出生,1979年10月入伍,1983年1月退役,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退伍不褪色,他二次勇抓罪犯获三等功,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第一提报人提名、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物流行业代表人物等荣誉。他带领院士、博士和师团职复转军人团队,首创中国无车无船数字物流新模式,抢占“国家安全”互联网运输领域制高点。

  1992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父亲在身患绝症时要求他:“家里有困难自己想办法,不要找政府。”为此,他放弃令人羡慕的中石化业务经理职务下海创业。1993年在金融危机中取得了个人创业的原始积累,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创建了10万立方米的中油京惠9811油库,2003年新建超1000亩、8座万吨级对外开放港区,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首创了事关国家安全的水铁公在线运输平台。他组建了由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的应急物流保障车队。

  27年的创业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他始终不服输,带领院士、博士和师团职复转军人团队,首创中国无车无船数字物流新模式,抢占“国家安全”互联网运输领域制高点。他说:“我们就是三个字:冲!冲!冲!”

  誓言无声——梅鹤康

  梅鹤康,男,1952年4月出生,1973年1月入伍,1976年2月退役,现为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五一村党委书记。

  梅鹤康退役后,创办村第一家工厂,后来成为销售超百亿的江南实业集团,并累计出资5000余万元,全方位支持村各项建设和民生事业。1997年当选村党委书记后,他20年如一日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坚持工业立村、集体强村、三产兴村,带领全村实现工业产值155亿元、村级收入1659万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村前列。他秉承“村委吃紧一点、自己贴补一点,村民多受益一点”原则,在全市农村率先推进村道白改黑、天然气、长江水、农民公园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医保全覆盖等各项惠民富民工程。2015年6月,在他声带、食管切除半个月后,常州遭遇特大暴雨,病床上的他通过短信远程指导村民开展防汛救援工作;大病未愈不能讲话的他毅然回到村工作,随着一块块写字板的磨损,五一村顺利通过美丽乡村验收。2016年村党委换届,他再次高票当选。

  这次仪式,刚经历大手术的他遗憾缺席,托助手带来一句写字板上的问候:向退役军人问好!

(从左往右为 居上 陈德风 梅鹤康的代表 施文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今年4月以来,江苏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开展首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推选活动。发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军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按照敬业奉献、创业有成、热心公益、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不同类型,深入挖掘、广泛推荐优秀退役军人。


  推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综合入围人员事迹、得票、政审、公示等情况,统筹考虑人员身份、推选类型、地区行业等因素,最终确定命名王爱东、卢干景、仲跻和等10名退役军人为首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王丹等22人获得提名。

  据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人介绍,开展首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推选活动,是江苏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出的一份厚礼。广泛挖掘和大力宣传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有利于充分展示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让“最美退役军人”成为引领风尚的时代标杆;有利于激发广大退役军人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让广大退役军人倍加珍惜荣誉,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发展;有利于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榜样、争先创优,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李栋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