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崇俊(右一)曾经飞行训练的地方
吴崇俊近照
吴崇俊手持飞机模型
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年轻时参军,驾驶“歼5”一飞冲天;他是新扬州的见证人,转业后投身公路管理部门,亲眼见证了扬州道路不断增多、拓宽、平整……他就是广陵区汶河街道皇宫社区居民吴崇俊老人。昨日,记者走进吴崇俊家中,倾听老人讲述新中国、新扬州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同龄人
他曾驾“歼5”一飞冲天
“我能从一个‘农村娃’到部队‘团级干部’,这得感谢党的栽培和信任……”昨天上午,家住皇宫社区的吴崇俊老人一边整理当年的参军照片,一边和妻子黄春香说道。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70岁的吴崇俊老人有过一段传奇经历。
吴老祖籍淮安涟水,19岁参军,时隔一年,在一次“选飞”过程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新疆第八航空学院学习进修,毕业之后,通过试飞考试,正式加入空军飞行团。
“我当了8年的飞行员,主要驾驶的是‘歼5’。”吴老回忆道,作为一名飞行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不停地练习。晴天云中飞行、复杂气象飞行、夜间复杂气象飞行,炮弹上膛打靶,熟知仪表盘,突发情况应对……认真的态度、勤奋的练习,在30名同批飞行员当中,吴老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用吴老的话说,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必须能做到闭着眼睛识别机内仪表盘、调整飞行轨迹和精准打击目标,正确应对飞行途中任何紧急状况。
“后来因为患上了中耳炎和鼻炎,才正式停飞。”吴老介绍,由于身体原因,飞了8年的他被转到了后勤保障的岗位上。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吴老用行动验证了这句话。吴老到了甘肃省天水市空军某部队后,几年时间,从参谋当上了站长(正团级)。
照顾妻子转业扬州
亲眼见证扬州交通大发展
谈及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还得从这对恩爱夫妻说起。
“当时我的身体不太好,隔三差五生病,考虑到夫妻二人长期分居异地,没法照顾我,我家老吴这才提出了转业。”妻子黄春香幸福地笑着,1990年,吴老转业到了扬州市公路管理处,直到10年前退休。
在地方工作19年,吴老的军人情结一直没有放下,关心国家军事发展成了他每天要做的事情,看书、读报,凡是与空军相关的内容,他都十分感兴趣。
“我的微信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个‘战友群’,大家经常沟通、交流,对国家的军事发展都倍感自豪。”吴老激动地说。
在吴老的心中,倍感自豪的还有扬州的道路发展。“19年前,扬州的道路还不宽,很多路面坑洼,现在再看,扬州发展真是太快了,道路多了、宽了、平整了。”吴老介绍,他曾负责过扬州道路拓宽及公路收费站建设工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原先从扬州到宝应,需要近3个小时,如今只需1个多小时;原先道路弯道多,且狭窄,会车难,如今驾车在路上很舒心、很顺心。
与吴老交流过程中,他始终保持一种低调的态度,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很幸运,感谢党的栽培和信任,希望祖国愈发昌盛繁荣。”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