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之《东线第一帆——对峙长江》,揭秘的是……

2019年08月13日 15:26:05 | 来源:国家记忆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之《东线第一帆——对峙长江》。

  1948年底,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即将结束,胜利的天平不可扭转地向解放军倾斜,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解放,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400万人,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而且士气高昂。

  此时的国民党军,总兵力仅剩204万人,能够用于一线作战的只有146万人,还要部署在西起新疆东至台湾的广大地区,从战略上国民党军已经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章开篇就指出:中国人民必将在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最后毛泽东宣告:要用革命的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后来评价道:毛泽东的宣言中有浓烈的火药味。

  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的蒋介石依然心存侥幸,企图依托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为了赢得备战时间,他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并提出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他仍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坐镇奉化溪口,继续在幕后发号施令。

  在南京,蒋介石任命汤恩伯为扩大后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国民党军,与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一道,巩固千里长江防线。

  国民党在宜昌至上海之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防线上,整修工事,调配新兵,集结了约70万兵力。此外与海军和江防大队的170余艘舰艇,空军4个大队的300余架飞机,拼凑了一个所谓的“陆海空立体防御作战”的防线。

  汤恩伯以55个主力师,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沿南岸布防,并在纵深控制一定的机动兵力,企图在解放军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发起攻击。对另外配属的20个师,则准备一旦江防被突破,立即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沿线,组织新的防御。

  根据敌我当前态势,1949年1月8日,毛泽东又起草并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对准备渡江南进提出了具体要求。几天后,中央军委电示华野和中野休整两个半月,完成渡江作战各项准备工作,待命出动。接到电报后,时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职务的粟裕,立即开始部署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

  1949年2月9日,淮海战役总前委经过仔细研究决定,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战线上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在会上,总前委的其他四位委员还给粟裕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渡江作战东集团突破地点为何处?究竟是作为重点突破地段,还是作为辅助突破地段?总前委要求熟悉该地情况的粟裕进一步考虑后下决心,尽快拿出明确的作战方案。

  三天后,毛泽东、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前委渡江战役的初步部署和部队整训计划,同时决定:为确保两大野战军的统一指挥和行动,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总前委指挥。

  2月12日晚上,粟裕来到三野作战室,系统地谈了他对渡江作战的设想。他认为应当把靖江三江营至张黄港段作为重点突破地段,并且设计了东集团和中集团渡江后,东西对进围歼逃敌以及调整兵力部署的方案。他的意见在会上得到总前委各位委员的一致赞同。

  靖江地处苏南、苏北交通咽喉位置,三面环江,向东距上海156公里,向西至南京191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1948年,毛泽东就有一个迂回包抄江南的战略构想,粟裕曾着手进行渡江有关方面的准备,其中靖江就是重点之一。

  他先后派出侦察人员,对这一带的沿江地形、河道、桥梁的情况,江水潮起潮落的变化规律,以及敌情,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调查,并找人绘制了专门的地图。

  同时,三野在南京和上海的军事情报网,也收集了大批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刘伯承据此整理了《渡江战术注意事项》,对于长江的民情水情、敌人部署和缝隙、滩头障碍雷区、躲避敌机和军舰的时机等做了详尽阐述。

  3月31日,总前委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上报军委。《纲要》明确了解放军的战役目的及作战部署,以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实行多路突破渡江的战法,还对整个渡江战役可能发生的敌情变化作了充分的估计,制定了相应的预案。同时明确,东线是整个战役的重点,将30万兵力置于东线。

  然而,就在总前委向中央军委发出这份作战行动总方案的第二天,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为首的“南京和平商谈代表团”,抵达北平。

  4月2日,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在北平举行。为了争取谈判桌和战场的主动,不等中央军委复电,粟裕与张震迅速率三野机关经3天跋涉,东移至泰州白马庙,以便统一指挥东、中集团进行渡江。

  4月3日,毛泽东、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邓小平和陈毅率领总前委机关转移到合肥以南的瑶岗村主持全局。一时间,江北的条条公路上,二野、三野部队有计划地向长江沿岸挺进。

  粟裕指挥的东突击集团,突破重点正是他反复论证的靖江三江营至张黄港段。其对岸正是国民党军防守最为严密,苦心经营多年的江阴要塞。

  国民党在江阴要塞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防御体系,配置了近100门火炮,控制江阴东西范围达25公里之长,总兵力相当于一个师的建制,约有7000余人。

  另外,江北靖江八圩港的港口还设有国民党桥头堡,其海军的舰艇就在附近巡逻,一旦桥头堡阵地遭到攻击,海军会随时配合作战。国民党国防部对此十分自信,吹嘘道:“江阴防线是立体防线,共军插翅也难以过江。”

  醉心于研究地图的粟裕发现,长江流到靖江,就像是通过一个巨大的喇叭口。南北最窄处只有1500米的距离,江面狭窄,易于突破。另一方面,南京的国民军如果想撤逃,要么利用京沪铁路逃往上海,要么会沿京杭国道向杭州方向逃跑。从战略上考虑,由靖江渡江楔入,即可近距离直插金坛、宜兴、吴江地区,切断国民党军从南京、镇江退往上海及杭州的通路。

  在这一地段,粟裕从西至东部署了三野第8、第10两个兵团6个军以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此时的解放军从4月6日到12日,以雷霆之势迅速肃清了东线国民党军盘踞江北的据点和桥头堡,将长江北岸完全掌握手中。就在这时,总前委却突然接到毛泽东、中央军委命令,要求他们将渡江时间由15日推迟到22日。

  看了这么多图文介绍,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

  今晚8点,请记得继续锁定央视四套哦!

  (来源:国家记忆 编辑/蒋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