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查出“肺结节”别慌!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会诊

2019年08月11日 14:42:14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去年苏州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首位,肺结节作为肺癌的“信号灯”,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可以极大提高肺癌的治愈率。今天上午,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苏州肺结节诊疗会诊中心揭牌,会诊中心成立后将推行肺癌的早筛早诊早治以及患者的全程化管理,未来苏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会诊。苏州市卫健委主任谭伟良、苏大附一院党委书记陈卫昌出席活动。

引力播

引力播

  警惕!母女接连两年得肺癌

  8月9日,记者在苏大附一院胸外科病房见到了57岁的翁女士,她说话有底气,还不时做着手势,除了面色有点发黄,一点也看不出是做过肺结节手术刚两天的病人。

  对于肺部结节,翁女士并不陌生。两年前,她的女儿30岁时,曾因体检被发现肺部有密度较高的实性结节,由于发现得晚,已经转移到淋巴结。苏大附一院胸外科随即为其女儿进行了手术和淋巴结清扫。目前翁女士的女儿恢复不错,平时吃靶向药,工作生活一切如常。

  意识到体检的重要,翁女士的女儿今年6月为她的妈妈预约了全身体检,没想到的是,翁女士竟然也被查出了8毫米的肺部毛玻璃样结节。根据CT检查结果,医生认为翁女士有肺癌可能,建议手术切除。8月7日,医生为翁女士进行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果然为肺癌。

  “上次女儿出院了,我还在家照顾了她一个多月,但我这次感觉明显比她好很多。”翁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毛病一定要尽早发现。”

  “结节达到七八毫米以上就已经达到手术指征,术后病理检查85%都是早期肺癌。”苏大附一院胸外科主任马海涛介绍,肺部结节是指肺部直径在3厘米以下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肺部结节的形态总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毛玻璃样结节,一种是实性结节。早期毛玻璃样结节在CT扫描图像上看起来颜色很淡,但是随着癌细胞慢慢增多密度增高,就会成为越来越白的实性结节。

  方便!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会诊

引力播

  在今天上午的揭牌仪式上,马海涛提醒,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体检的普及以及疾病检查设备的进步,近年来,医院新发现的肺部结节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小结节早期肺癌开刀的比例在医院占60%,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马海涛说,虽然肺结节高发,但绝大部分肺小结节都不是肺癌,患者们应该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有肺部结节的患者定期随访是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在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早干预。

  据统计,中国肺癌年发病率约为50/100000,以我市人口计算,仅苏州每年就有5000例新发肺癌数,目前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未得到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不少患者面对检查结果常常无所适从,拿着报告单来回奔走于各大医院,耗时费力。

  今天上午由苏大附一院牵头成立的苏州肺结节诊疗会诊中心,一方面针对肺癌诊疗的医务人员来说,是学术交流,技术提高,临床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针对患者,将整合联盟内各医疗单位的医疗资源,将肺癌预防关口前移。未来三甲医院的专家可为基层医院远程会诊,开展早期诊断,通过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减少晚期肺癌比例,提高苏州肺癌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如果没有问题的患者,可以暂时不用到大医院就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真正有问题的患者,会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院,让病人第一时间获得及时治疗。”马海涛说。

引力播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说,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是我国胸外科肺癌防治领域学科带头人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的平台,希望苏州在筛查、结节诊断、外科治疗方面,强化数据的意识,有数有据,对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引力播

  据介绍,苏大附一院已多年开展肺小结节的早筛早诊早治,每年完成千余例早期肺癌切除手术,术后的全程化管理使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其中,该院开设的专门肺小结节专科门诊,由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呼吸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诊断,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体化医疗服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