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是省委赋予泰州的新定位、新使命。刚刚召开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下发了《泰州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泰州市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实施“两步走”战略,按照新发展理念打造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改革开放、民生幸福等“五大高地”,在全国打响“健康名城、祥泰之州”城市名片,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贡献。
产业是泰州发展的命脉,是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基石。《总体方案》提出,要培大育强大健康这一地标产业,到2020年,全市大健康产业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通过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基本形成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核心,以沿江大健康产业集聚区、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南北两翼,以泰州医药双创小镇、溱潼会船风情小镇、大泗中药养生小镇等若干特色小镇为节点的“一核引领、两翼呼应、多点协作”产业空间发展格局。通过拉长加粗产业链条,推动“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药”为主导,以“医”为支撑、以“养”为延伸、以“食”为特色、以“游”为纽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产业名城。通过推动中国医药城“二次创业”,深入推进医药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产业化步伐。
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经济所高级经济师李占国:“从世界范围来看的话,大健康产业被称为继IT产业之后全球“财富第五波”,泰州发展大健康产业正当其时。从全国范围来看的话,同时具备“医、药、养、食、游”五个要素的地方也并不多,泰州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次《总体方案》对泰州未来的大健康产业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产业发展重点做出了全面的部署,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我相信,随着《方案》的全面落实,泰州一定会培养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群,引领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泰州市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形成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优势。着力做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抢抓5G风口,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质量效益。
泰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黄卫民:“一方面,以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聚焦聚力五大主导产业,努力保持稳的趋势,激发新的动能,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等领域的5G商用试点及产业化,推动企业上云和制造业互联网化提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在空间布局上,泰州市将着力形成“一带两块”产业发展布局,沿江临港产业带主攻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打造港产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心城区都市产业板块,重点发展大健康特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生态资源,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到2022年,全市8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海陵区委书记陈翔:“对海陵区而言,主要是着力抓好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产业地标的形成,我们将围绕新能源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我们产业的鲜明度、辨识度进一步提升,我们主城区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泰州市将大力推进大院大所及人才集聚工程,围绕“1+5+1”现代产业体系,引进相关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建好一批标志性创新平台,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7%。加强泰州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专利运营平台,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力争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泰州市科技局科技条件处处长房春华:“我们将加大对标培育力度,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研发载体、创新平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无缝对接。”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人才振兴,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厚度和高度。泰州市将优化“双创”政策环境,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发出最强创新创业活力。
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朱启戎:“要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泰州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高度,以市区一体化改革为契机,从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视角、维度,以大政策招引大人才、推动大产业、实现大创新,把园区打造成人才集聚区、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引领区,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人才在泰州的认同感、荣誉感、获得感。”
(来源:凤城泰州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