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港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奔赴新疆巩留,施展特长,挥洒汗水,为巩留的发展注入点点滴滴的能量。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对了不起的医生&老师援疆“夫妻档”——邱晶和黄志刚。
作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副科长,邱晶有着14年慢病防控的工作经验,获得过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慢病中心授予的“突出贡献个人先进奖”等荣誉。今年5月9日,她作为巩留县2019年柔性引进人才之一,在巩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援疆工作。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十分谦逊,反复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反而是丈夫的援疆故事令她无比自豪……8年前,丈夫援疆,妻子扛起家庭重担。细说起来,邱晶与巩留的缘分早在8年多以前就已结下。
2010年12月,邱晶的丈夫——梁丰高中物理教师黄志刚作为我市派遣的第一批援疆支教教师,来到巩留县第二中学支教一年半,担任高三年级任课老师。借探望丈夫的机会,邱晶也来到4000多公里外的异乡,全然不同的地理风貌、民俗人情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亲眼见到现实的发展差距也更加坚定了邱晶对丈夫援疆的支持。
黄志刚在巩留为学生解疑答惑。
邱晶告诉记者,丈夫黄志刚的援疆经历给她很深的触动。他在赶赴巩留之前,早早准备好了教学计划,以便支教工作顺利开展。然而接触了巩留学生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各科基础都比较薄弱,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学案在巩留根本不能用。此时他们没有气馁,重新编写适合巩留学生基础的教案、学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1年6月,援疆老师团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黄志刚本人也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多项荣誉。
在爱人援疆的1年半时间里,邱晶独自扛起家庭重担。邱晶说,作为援疆干部家属,她不能让丈夫在新疆有后顾之忧,必须做他坚强的后盾。今年,妻子又义不容辞踏上援疆路。今年5月,邱晶作为巩留县2019年柔性引进紧缺人才(第一批)也踏上了援疆之路。时隔8年,再次来到巩留,邱晶发现这里已然大变样,“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在张家港的援建下,巩留县人民医院的旧址上建成了新的县疾控中心,卫生条件大大改善。”邱晶说,尽管只在那里工作1个月,她也要尽其所能,让张家港慢病防控的先进经验在巩留生根发芽。
邱晶在巩留。
时间有限,邱晶和当地疾控工作者马不停蹄开展走访调查,实地走访了巩留县城镇中心卫生院、阿克图别克镇卫生院、塔斯托别镇卫生院以及羊场移民村卫生室等医疗单位,和基层疾控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走村入户了解当地慢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百姓的健康需求等。“农牧区人们吃肉多,运动量偏少,为了助消化,人们熬茶时会加盐,摄入过多食盐就容易引发高血压。”通过实地走访,邱晶了解到,当地百姓由于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较高。而慢性病很难治愈,有效预防就格外重要。
巩留疾控部门在慢病防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覆盖全县全人群的免费健康体检,针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以及慢病防治宣传等。“这些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随着老龄化加剧等原因,国家对慢性病防控越来越重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邱晶根据走访调查,总结了巩留疾控在慢病防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个别医疗单位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工作指标如规范化管理率、控制率等还不够熟悉和理解;患者随访管理不及时等问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高,规律服药的比例较少;基层的督导资料不够完善齐全,缺少原始核查资料和佐证资料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邱晶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死因监测工作、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慢病防治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将我市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当地疾控工作者。她还为当地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专题业务培训,从国家的慢病防控政策方针,到张家港市的慢病防治工作,再到张家港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工作方法,从理念、政策到实践,邱晶无不倾囊相授,获得了当地疾控部门的高度评价,一些工作人员激动地对她说“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高水平、内容丰富的讲座”。
在工作间歇,邱晶还和巩留县疾控中心的党员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劳动中加深了彼此友谊。“回张家港之前,他们和我约定,等西瓜成熟了,要发图片给我,看看我们一起劳动的果实。”邱晶告诉记者:“很幸运我们有机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身价值,这两段美好的经历,我们夫妻俩将一生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