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三个月后,8月1日中午12时,吕四渔港200多艘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类作业渔船解禁,奔赴东海、黄海、渤海指定海域捕捞作业。
昨天下午的吕四新渔港,渔船一艘挨着一艘有序停放,蓄势待发。与张网渔船不同,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类作业渔船以捕捞蟹虾类及头足类、甲壳类水产品为主,通常两三天鲜货即能抵港。
距离开捕已不足24小时,船员们正进行最后的准备:有的拴挂渔网,有的搬运鱼箱……空气中弥漫着临出发前的紧张与兴奋。
作为首批国家级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吕四渔港配套设施完善,停在这里的外地渔船不在少数,苏常渔3128号便是其中之一。船老大丁权华是常熟人,将随大部队出海。
船舱内刚装载了45吨冰块;油箱里20吨的柴油满满当当。
丁权华忙着指挥着工人将一麻袋冬瓜搬上船。在海上讨生活,鱼虾蟹常伴,鲜蔬却难得。“冬瓜最容易储存,未来一个月就靠着它调口了!”丁权华说,出海后,一船8人要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捕捞的虾和蟹交由渔运船分批运回港。
最近,丁权华特别留心海上天气动向。“虽说7号台风临近,但是对我们影响不大,应该不会提前归港。”他说,出海一趟不容易,多待一天就多干一天的活。去年,丁权华出海第一天捕捞鲜货400多箱。他希望今年一样能有个开门红。
渔港内,各大加冰厂打出了24小时营业的招牌,迎来休渔期后久违的忙碌。位于中岛港口的金晶加冰厂是其中之一。工作人员介绍,渔船一般在出海前一两天加冰,这几天一天出冰量最多可达100来吨。
作业渔船出海长达20多天,心心念念的海鲜就指着渔运船运回了。苏启渔3399号船老大刘世光来自连云港,16岁开始在海上讨生活的他,“海龄”已有20年。为了抢抓归港时间,他常年和8条作业船保持固定合作,保证收货时间和数量,一般渔货量达4000箱就归港。
所以,梭子蟹、金钩虾、鲳鱼、黄鱼等海鲜就在赶来的路上了。
期待每艘渔船满载而归,每位吃货荒芜的心都被安抚……
从8月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
蒸海鲜、烤海鲜、煮海鲜、炸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