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京市急救中心统计,昨天一天,南京15人中暑。这是入伏以来,南京中暑人数较多的一天。急救中心提醒:进入大暑节气以后,天气将更加炎热,中暑情况更易发生,市民应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
在南京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根据这里的统计,仅仅昨天一天,120出车400多次,其中15例是中暑的症状,中暑发生的时间点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之间。
中暑是指人在高温或长时间热辐射作用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时出现的一种综合征,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头痛、呕吐、大汗、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等,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南京市急救中心质量管理科科长严志勇告诉记者,中暑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对于必须在户外工作的,比如空调维修工等,建议第一个避开中午11点到15点之间,外面热量最高,也是最容易发生中暑的时间;第二个进行必要防护措施,佩戴一些遮阳的设备。另外,自备一些降温降暑的饮料,一些老人该开空调开空调。”
那么,一旦发现中暑病人,应该做哪些应急处理呢?
严志勇介绍,首先将患者转移到通风的比较阴凉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到室内有空调的地方,对于神志清醒的,可以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将冰块放在里面,给他在大血管,比如颈部的大血管、腋下的大血管、还有腹股沟大血管进行物理降温,还有额头部位进行降温。对病情危重或经处理没有好转的中暑患者,应该及时就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邓曦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