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名门、师从陈丹青,情牵木雕,穷尽一生锻造技艺

2019年07月19日 14:21:14 | 来源:都市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传统的木雕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还要不断创新创作,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张昕辰表示,在坚守木雕技艺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尝试,赋予木雕新的艺术表现张力。

  张昕辰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彭城张氏、中国著名书法家张伯英的后人。他自幼与木刻结缘,他4岁时开始拿起萝卜刻字,10岁就获得徐州青少年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随着木雕技艺的不断深入,他需要吸收更多的养分,于是张昕辰来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师从陈丹青老师。

  出身望族,师出名门这是深深烙刻在张昕辰身上的符号,但是张昕辰深知,手工技艺来不得半点懈怠。要成就惊为天人的手艺,需要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漫长岁月的打磨和钻研。 

  张昕辰指着手里的木雕作品介绍说,仅雕刻要用到的工具就有40多样。木雕的第一步是选材料,要根据图案的大小找无裂缝、光滑平整的木料,下好料后将图案描绘上去,再进行雕刻。“一刀刻不好整个作品就毁了,这就要求你长期的锻炼你的手,刻东西手要收放自如,要深就深,要浅就浅,这种雕刻也是最费时的,通常一站就要几小时。”

  这是张昕辰多年的心得,也是他多年的辛苦。每一位木雕师都是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锻造自己的技艺。他们不仅在学艺的时候每天抱着木头研习,承受着日复一日的枯燥、平淡。就算事业有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仍是不停练习,一个程序都不放过,一刻都不放松。

  “就拿打磨来说吧,必须一步一步的,从400号到800号到1000号到1500号到20000号的砂纸,一遍遍过,这中间不允许少任何一个步骤,如果少任何一个步骤,马上你的作品会体现出来。

  精工出细活,张昕辰的作品广受欢迎,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找他定做木雕作品。

  中国首席红木鉴定专家胡晓鹏曾这样评价过他,“张昕辰诚信、求实、客观,他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这一点在文玩圈更难能可贵。”他也一直保持着这种原则,真诚的对待客户,永远不卖假货,做自己精通的领域。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难成品。”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料,在木雕艺人张昕辰的手下,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大到庙堂寺院,小至亭台楼阁,村宅民居,或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或小巧玲珑、别致新颖。

  张昕辰的木雕技艺精湛,雕刻艺术独树一帜。由于他的木雕艺术品材质天然、雕刻精美、有两汉文化独具的纹饰特点,备受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的青睐。

  张昕辰说,做木雕更需要一种匠人精神,“工作要细致,想法要活跃,你才能把各项的元素综合到一件作品里面去。一定要会做人,做好人,然后你的作品才会做好,如果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一些作品,也做不出来。”

  张昕辰的木雕作品,给人带来的享受,不只是作品精美的外表,还有它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显示出的精益求精、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

  张昕辰就像一个传统行业的拓荒者,走进许多未知的领域,从中挖掘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把许多创新的元素注入到了传统的木雕行业。古老的木雕手艺在张昕辰的刻刀下完成了一次次古老与现代文明的撞击,创新而不失传统的木雕作品,带着现代的时尚气质,裹挟着传统宗族间的深厚底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都市晨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