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 红色家书|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邓恩铭致父亲邓国琮

2019年07月15日 14:24:4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系列音频《初心之红色家书》,精选革命前辈和先烈写给家人的30封亲笔书信,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当家播音员、主持人为您倾情朗读,生动解说家书背后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到那个红色的年代,一同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本期家书背景介绍: 

  1917年,邓恩铭投奔二叔黄泽沛,前往济南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罢课运动,成为山东颇有影响的学生领袖。1921年春,邓恩铭等发起建立济南中共早期组织,7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成为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1924年5月,在回青岛途中他给父亲写下家书,坦陈自己本应回荔波看望双亲,但必须以党的工作为重。信中,他道出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以及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叛。

  写信人:邓恩铭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1921年7月出席了党的一大。

  收信人:邓恩铭的父亲邓国琮

  时   间:1924年5月8日

  地   点:山东淄川

父亲大人:

   不写信又三个月了,知双亲一定挂念,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儿一向很好,想双亲及祖母……均安康如常?

   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故同意与否,儿概不问,各行其是可也。三爷与印寿回南,儿本当同行,奈职务缠身,无法摆脱,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印寿如到荔,问他就知道儿一切情形了。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余后续禀,肃此敬请

  福安 并叩

  祖母 万福顺祝

  阖家清吉

  男 恩明谨禀

  五月八日

  回家事虽没定,但亦不可告人。

  邓恩铭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的一个水族劳动人民家庭。1917年,他离开家乡,去山东投奔过继给黄家做县官的二叔黄泽沛,在二叔资助下到济南读书。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成为山东颇有影响的学生领袖之一。

  1921年春,邓恩铭、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以20岁的年龄成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这封信是1924年5月邓恩铭在回青岛途中写给父亲邓国琮的。信中提到的印寿、三爷分别指的是邓恩铭的堂弟黄幼云、二叔黄泽沛。当时,二叔和堂弟要回家乡贵州荔波。邓恩铭向父亲坦陈,自己本应一同回家看望双亲,但他必须以党的工作为重,只得将亲情放在一边,硬着心肠不回去。

油画《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左起依次是王尽美、何叔衡、毛泽东、董必武、邓恩铭、陈潭秋

  邓恩铭投身革命活动,是违背家人意愿的。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并且中止了对他的经济援助。他的父母期望他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便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

  但是家人的反对没能动摇他坚定的革命决心。他在信中说自己因党的“职务缠身”不能回家完婚,明确表示:“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道出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当然也包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叛。邓恩铭在信中希望父亲不要以常人的期望要求自己,能支持自己选择的革命道路。

邓恩铭幼时随父亲行医治病

  1928年春,中共青岛市委进行改组,邓恩铭任书记。

  1929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在监狱中,邓恩铭领导其他党员两次组织越狱斗争,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

  1931年清明节前一天,即4月5日凌晨,邓恩铭在济南英勇就义,年仅30岁。在牺牲之前,邓恩铭曾给母亲写了最后一封家书,并附上一首诗,抒发自己的共产主义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系列音频《初心》之“红色家书”,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制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