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点,你已经熟睡了吧?远在万里之外昭苏的妈妈却辗转难眠,儿子,妈妈想你了……”
这是去年泰州姜堰区一位学子因为太想念远在新疆支教的妈妈,而以妈妈的口吻写给他自己的一封信。
远方的妈妈看到后,感动之余便把这封信晒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瞬间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最近,这一封饱含泪点的家书被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收藏!
家书背后的故事
写这封信的男孩,名叫叶子,当时他是姜堰励才实验学校初三年级学生,还是一位班长。叶子的妈妈徐章英在新疆昭苏县育英小学支教。
在去新疆之前,徐章英和儿子曾有过一段对话。“妈妈觉得你长大了,想离开一段时间,看看你能不能独立。”徐章英对儿子说。
“妈妈,我们来一场比赛吧,看你离开后,我的学习会不会有进步。” 为了让妈妈放心远去,叶子说出了这句安慰的话。当时儿子正面临中考前最关键的一学年。
在叶子15岁生日当天,他用妈妈的口吻给自己写下了一封信,并用手机拍照传给了妈妈。徐章英看到儿子写来的信,流着泪用电脑把文字打了出来,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没想到,这封信很快在泰州、昭苏两地传开了。
家书饱含泪点
这份家书被被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收藏,这也是该博物馆收藏的年代最近的一封家书。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家书博物馆,于2016年10月26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成立,下设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弘扬传统家书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建设中国家书档案资料中心和家书、家训、家风文化传承基地。
该馆目前共收藏了5万余封家书。其中不乏康有为、梁启超、黄兴、蔡锷、陈独秀、巴金等名人的家书。大部分是来自普通捐赠者捐赠的家书。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深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大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张丁介绍,家书博物馆重建中国民间记忆,把老百姓的生活、心路历程、民间历史还原出来。家书是第一手资料,写的时候不是为发表,它是不会说谎的。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以后,现在又被打捞上来,可以用来补充和证实历史。
(来源:姜堰微视听 编辑/郭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