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垃圾分类可谓是热门话题。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是关乎城市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大事”、“要事”。这不,今天上午,宿迁市专题召开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对下一步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会议目标:年底前,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有效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最最重要的是,宿迁市要出台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啦!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落实“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宿迁市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拟对市区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科学制定征收方式和征收标准,收取垃圾处理费,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步伐,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质量,经正常程序审批后,将于近期施行。
其实,垃圾分类,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在垃圾分类方面,宿迁市起步早、推进快、成效好。
2017年,按照省统一部署,宿迁市全面启动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试点工作,开展城乡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四个体系建设。
城市垃圾怎么分类?
按照省里统一标准,城市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分法进行分类。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428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沭阳县63个、泗阳县100个、泗洪县60个、宿豫区36个、宿城区101个,宿迁经开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和苏宿工业园区共68个)。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农村垃圾怎么分类?
农村采取“二次四分法”,先由农民按可腐烂、不可腐烂两类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再由垃圾分拣员收集后,按照可腐烂、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四分类。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成8个全域分类试点乡镇,覆盖80余个行政村。今年,又启动了4个省级试点乡镇建设。
此外,按照市政府要求,中心城区核心区生活垃圾分类采取PPP模式进行建设,按照PPP规范要求,编制了《宿迁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PPP项目实施方案》和《可研报告》,并于6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正在抓紧推进。
项目实施区域为宿迁市中心城区,东至运河、西至迎宾大道,南至北京路、北至双庄大道(宿城区运河堤路和骆马湖二线大堤),涵盖宿城区及经开区部分区域,服务对象为实施范围内的148个居民小区、6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8个学校、8个医院和宿城区1处农贸市场等。项目的运作方式主要采用PPP模式中的BOT和委托运营运作方式。
项目实施内容:
1. 项目实施范围内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理终端等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及运营;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建设、配套及运营。
2. 项目实施范围内宣传人员、垃圾分类收运人员的配备,以及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工作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工作。
3.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
4. 项目运营及维护资产后继所需的购置、更新及维修等。
下一步,宿迁市重点抓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年目标任务落实。各县区、市各牵头部门要全面加快推进336个示范小区和294机关单位、4个省级全域分类试点乡镇的分类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各县、区要按照市政府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收运、环卫保洁和垃圾分类市场化,真正达到有标准、有制度、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有考核的“六有”要求。
垃圾分类,宿迁人,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