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全市法院上半年受理176件继承纠纷案 法官提醒…

2019年07月11日 09:43:28 | 来源: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刚刚收官,大结局里苏大强公布遗嘱的剧情,引发了观众对“遗产”话题的热烈讨论——老人的遗产该留给谁?昨日,记者从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财富不断增加,继承纠纷案件也由此呈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继承权纠纷案件176件。办案法官提醒,市民应规范订立遗嘱,避免子女身后纷争,而继承人也应以亲情为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分割遗产。

  不立遗嘱

  遗产继承纠纷逐年增加

  市民赵春(化名)生前共养育3个儿子,在大儿子及二儿子相继结婚成家时,赵春为他们各置办了一处房产,而小儿子一直与赵春老夫妇俩居住在老宅内。本来一家人相安无事,但前两年,在赵春夫妇俩相继去世后,小儿子居住的祖宅突然拆迁,共得到拆迁补偿款200多万元。这时候,大儿子和二儿子认为,拆迁款是因祖宅拆迁所得,而且当年父母为他们置办的婚房并没有祖宅值钱。因此,应该分一些给他们作为补偿,兄弟三人因为这件事争论不休,对簿公堂。

  最终,经市中级法院办案法官上门调解和多次做工作,小儿子考虑到手足之情更加重要,而且祖宅的价值确实比两位哥哥的婚房价值高,最终作出让步,愿意拿出一些拆迁补偿款给两位哥哥。兄弟三人最终握手言和。

  记者了解到,从案由上看,今年上半年,市中级法院少年与家事案件审判庭共受理176件继承纠纷案件,其中,法定继承纠纷和遗嘱继承纠纷占据较大比重,而大部分继承纠纷中,被继承人都未留有遗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家里孩子多、结过几次婚、家庭关系比较复杂的人,才应该去立遗嘱,而对于关系稳定的独生子女家庭,财产都是孩子的,立遗嘱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其实,这种观念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从法律层面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尤其在房地产价值上涨的情况下,因财产继承问题无法协商一致。”市中级法院少年与家事案件审判庭庭长童衡表示,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个人私有财产价值提高,导致继承纠纷案件逐步增加。同时,继承权男女平等的法律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女儿开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得继承纠纷逐年增加。此外,由于被继承人生前极少立下遗嘱,也埋下了继承纠纷的隐患。

  积极调解

  案件撤诉率稳步提高

  “近年来,继承纠纷涉及的财产类型比较多样,除了传统的货币、房产外,还涉及股票、公司股权、债券和无形资产等。”童衡介绍,继承案件中常常出现诉讼主体不全的情况。当事人在起诉时常常会遗漏具有继承资格的同一顺序的其他继承人。在办理此类案件时,通常需要审查继承人的范围,多数案件都需要追加案件的当事人。众多因素导致此类案件多呈现事实难认定、时间跨度长、权属认定难、遗嘱制作不规范、效力认定难、遗产调查取证难以及调解难度大等特点。

  鉴于此类案件的特点,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注重钝化家庭矛盾、查找纠纷根源,努力争取化解纠纷,尽量让所有的家庭成员心理平衡。同时在劝导涉案当事人时,以情入手、以情动人,获得所有法定继承人的共鸣,从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解案件打好基础。因而今年上半年继承纠纷案件的撤诉率同比上升6.04%。

  童衡认为,减少继承纠纷案件,社会、家庭应该加强亲情观念培养,从源头减少继承纠纷,减少继承人之间因为物质利益而伤害血肉亲情的情况发生。同时,应该加强《继承法》的宣传,引导老人生前设立遗嘱。因此,下一步,市中级法院将加强部门联动,促进纠纷调解加强法院与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组织、公证机关等单位的联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处理家事纠纷中的调解作用,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让继承纠纷在基层得以解决。此外,还将加强普法宣传,向群众普及《继承法》的相关知识,如遗产的范围、法定继承的顺序与内容、遗嘱继承的形式与注意事项等,引导群众特别是老人生前订立规范化遗嘱,讲解遗嘱制作的格式要求、注意事项,切实维护市民的合法继承权。

  (来源/连网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