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无锡靠啥发达?5位七旬老人正在纯手工复原承载着秘密的它!

2019年07月11日 11:41:38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无锡是江南水乡,历史上河湖湾汊密布,先民们因需所作,在中国造船史上,曾创造了一种造船样式——西漳大船

  一别经年,暌违已久,7月6日一群平均74岁的老匠人,一起重操旧业,开始复原西漳大船,预计最快半年后,无锡人就能看到这种当年是中国水乡扛把子的船!

  2019年7月6日9时18分,西漳大船复原工程开工仪式,在堰桥街道西漳公园内举行。

复原工程仪式简单而有意义

  记者在西漳公园看到,5位老匠人已经开始划木料,这大船最大的特点就是手工打造!

5位老匠人分别是,章桂兴(76岁)、惠志良(75岁)、常阿二(73岁)、惠志浩(76岁)、张留发(72岁)。(附:章桂兴的儿子章越峰周末也来帮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西漳大船,它在江南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上海海关美籍官员 G.R.G. WORCESTER在1949年出版的《The Junks and sampans of the yangtze》一书中绘制的西漳船。

  西漳船(又称西漳式木帆船,当地人称西漳大船)是一种以无锡西漳地名命名的内河运输船型,载重20吨至100吨不等,收录于《辞海》经济分册和《中国水运辞典》,在中国水运史、中国造船史中都有记载,称为“江浙一带的内河优良船型”。


章桂兴老人在介绍西漳大船模型(缩小比例)

  西漳船具有自重轻、舱容大、吃水浅、阻力小、航速快、省劳力、易装卸等特点,尤其适宜在水浅湾多的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航行,成为江、浙、沪、皖水乡地区的主力货船,还曾用作于往返在城乡之间的客班航船。由于它的性能优良,在19世纪末刚刚开始建造水泥船、钢质船时,依然沿用了西漳船的型线,称为“西漳驳”。


趁着近期天气凉爽,5位老匠人说干就干。

  西漳大船的制造工艺复杂,包括理料、弹线、锯板、木作加工、装配、装棚、捻缝、上油、下水等九道主要的工艺。用料考究,包括杉木、杂什木、竹片、株树、槐树、栗树、钯钉、铲钉、油、石灰、麻丝等。造船过程中还有一道道传统风俗仪式,这一道道工序制造出来的西漳船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更承载着无锡地域的历史与文化。


无锡泗堡桥船厂旧照

  17世纪初,迁居无锡的杨、蒋、尤、徐、卲这五姓共十三家首先开始以造船为生,至清代乾隆年间因为朝廷造战船立功而获得特批造船专利权。西漳船既为五姓十三家所造船式,起于清朝,盛于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在江浙特别是苏南地区仍担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至上世纪60年代逐渐消失。

  2016年3月4日,西漳大船造船中流传的劳动号子——“敲排夫”,这引起了五姓十三家后人们的关注,西漳大船仅存的匠人们借此机缘终于能逐渐重聚。

  当时老匠人章桂兴向史志办(现档案史志馆)捐赠了西漳大船船模,此后西漳公园开放堰桥街道方面想复原西漳大船,向档案史志馆了解资料,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秘书处副处长周建军介绍了章桂兴等匠人,最终促成了西漳大船复原工程在西漳公园内进行。


设于西漳公园内的西漳大船复原工程现场棚

  西漳大船造船技艺的抢救挖掘,可谓与时间赛跑,章桂兴等老匠人都已经过年七旬,他们都没有想到手上的绝活还能有机会重见天日。

2018年5月,章桂兴老人展示西漳大船船模,船模长达1.3米,与复原大船是1:10的比例。

  大船复原后长13米、宽2.5米,建造预计费时半年,今年年底在西漳公园的湖荡里,就有望看到它的雄姿了!它之于无锡文化、旅游的发展又是一个可以深入展开的硬核!

layer
快乐分享